——试谈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
海南省儋州市那大中心校 吴金秀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培养,教学中,既要把知识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又要教给学生独立掌握知识的本领,使他们在广阔和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更自由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情趣和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态度和学习语文的价值观,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那么,如何在语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训练过程中,给学生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使三维教学目标有机整合呢?下面我想以二年级语文教材第10课《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为案例,进行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是我做的一点尝试:
一、课前展示台
师:平时同学们都很喜欢听音乐,现在咱们来听听音乐放松放松心情吧。(放歌曲)谁能说出歌曲的名字?
生:这首歌曲的名字是《新疆好地方》
师:对,这是一首新疆歌曲,新疆歌曲不但好听,舞蹈也很好看,谁会跳新疆舞?上来给大家展示展示一下。
生:两三名学生带新疆头饰上台表演。(注:这首歌曲和舞蹈在音乐课上已教过)
师:你们可真会表演,新疆真是个好地方呀!歌美、舞美,听说新疆的葡萄沟还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呢,同学们愿意去参观吗?
生:愿意
师:好,咱们现在就出发
(放录音):“各位乘客你们好,前方是本次列车的终点车站——吐鲁番车站,请车上的乘客收拾好随身推带的物品,准备下车,谢谢你们乘坐本次列车。”
师:现在咱们已经到达吐鲁番车站了,让我们一起去参观葡萄沟吧。(板课题:10葡萄沟)
生:读课题。
(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单纯的导入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为了顺应儿童心理的发展,我以歌舞、乘坐列车参观的形式创设快乐的情境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初步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二、提示课题,引导质疑
1、生:齐读课题
师:到了葡萄沟,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
生:我想知道葡萄沟出产哪些水果?
生:我想知道葡萄沟是怎样制成的?
生:我想知道葡萄园是什么样子的?
……
2、师: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不是能帮助你解答这些问题。
(反思:“创新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为了使低年级的孩子学会创新,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引导学生审题质疑,初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只要教师放松给孩子,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孩子是完全有这个能力的。)
三、有感情地朗读,解疑体会美
师: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能说明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生1:我爱吃水果,葡萄沟生产水果,所以我觉得它是个好地方。
生2:葡萄沟的葡萄很好吃,所以我觉得它是个好地方。
生3:葡萄沟的葡萄园很美丽,所以我觉得它是个好地方。
生4:葡萄沟的人很热情好客,所以我觉得它是个好地方。
生5:……
(由学生自由汇报)
(反思:让学生自由汇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给学生自由和权利,解放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力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在没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下发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评价,学生也因此变得活泼敏捷和富有朝气。)
四、复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1:葡萄沟在新疆的吐鲁番。
生2:葡萄沟主要出产水果。
生3:葡萄沟出产的水果品种很多。
师:葡萄沟都出生了哪些水果呢?
生:哪里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
生:我知道到了九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葡萄是人们最喜爱的水果,那葡萄园是什么样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参观秋天的葡萄园吧!
(反思:当我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室里顿时书声朗朗,孩子们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地练习朗读,从他们丰富的汇报中,可知他们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并学会了“倾听”、表达和交流。)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小组合作朗读
2、找一找这段一共有几句话
3、你觉得哪句写得最美,为什么?小组讨论讨论,然后有感情地读给小伙伴们听听。
(反思:创设小组合作朗读,合作讨论,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形成,在学生交流见解的同时,能增进彼此的感情。)
4、葡萄沟这么美,你怎样读才能表现出来呢?
(反思:此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5、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句(屏幕出示)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师:范读
生:反复练读、赛读,读出葡萄可爱的样子来。
(反思:此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反复有目的地读句子,学会读书的方法,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赛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体会成功的快乐。)
6、出于实物“葡萄”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五光十色”,让生用“五光十色”说一句话。
7、讨论“五光十色”能不能换成“五颜六色”?进一步体会葡萄的可爱。
8、读完第二段,你们又了解到什么?
生:我知道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生:我知道葡架像绿色的凉棚;
生:我知道葡萄的品种很多,颜色也不同;
生:我还了解到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
9、结合生活经验,理解“热情好客”用热情好客说一句话。
(反思:教学这一环节,我尽量做好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如我出示实物“葡萄”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五光十色”并说一句话,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热情好客”并说一句话,词语推敲讨论“五光十色”能否换成“五颜六色”这些设计都是为了唤发语文教学的魅力,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其次,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我在教学中尽量去赏识学生,对待学生的各种进步表现,我都给予及时的鼓励发扬。例如:你说得真好,你可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使学生在老师的赏识中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信心。)
六、学习第三段
1、过渡,师:收下太多的葡萄吃不完怎么办?
生:制作葡萄干
师:怎么制葡萄干?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三段。
2、同桌互读,把读得不流利的句子多读几遍。
3、女生读,男生听。
4、说一说葡萄干是怎样制作的。
5、品尝葡萄干,主说葡萄干的特点,理解词语“色鲜味甜”。
6、引读此段最后一句: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句。
(反思:让学生在读、听、说中了解课文内容,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读书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品尝葡萄干,然后说感受,理解词语“色鲜味甜”这都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下,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七、学习第四段
1、全班齐读;
2、说说“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3、学生体验:如果老师到葡萄沟去做客,你家就在那里,你会怎样招待老师呢?(给学生戴上维吾尔族小帽表演,再次深入理解词语“热情好客”)
(反思:此设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次,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演中体验热情好客,体验怎样招待客人。再次感受语言的美,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达到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目的。)
八、师总结
葡萄沟不但盛产各种水果,有闻名世界的葡萄干,而且还有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呀!
九、拓展训练,完成课后练习
葡萄沟的葡萄很有名,我们家乡的也很有名,你们都来夸夸自己的家乡吧(先说后写)
(反思:此设计目的在于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发展思维的训练,遵循学生的习作原则先说后写,使学生在说写的训练过程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力,让学生在说写中产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感情,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以上几点是我上好本堂课的一些想法,也是我对三维目标有机整合的一些探索,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得以改进,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