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满14周岁犯罪的处理方式及预防措施。根据中国刑法,不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12周岁以上不满14周岁的人犯重罪需负刑事责任。预防未成年犯罪可从个人、家庭和学校层面入手。未成年犯罪不构成累犯,法律规定累犯为在五年内再犯有期徒刑以上罪行者。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法律分析
一、未满14周岁犯罪怎么处理
未满14周岁犯罪的处理方式如下:
1.不满十二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2.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二、如何预防未成年犯罪
预防未成年犯罪的方法如下:
1.自身预防。未成年人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
2.家庭预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首先要从家庭抓起。
3.学校预防。坚持正面教育原则,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三、未成年犯罪是否构成累犯
未成年犯罪不构成累犯,法律明确规定,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不构成累犯。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情形。
《刑法》第六十五条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免责声明】
本人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普法参考。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遇侵权,请及时与我联系删除,谢谢。
结语
未满14周岁犯罪的处理方式如下:不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情节恶劣且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负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等罪,应负刑事责任。对未满18周岁的人,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并进行专门矫治教育。预防未成年犯罪的方法包括自身预防、家庭预防和学校预防。未成年犯罪不构成累犯,但累犯的定义与未成年犯罪无关。本文仅供普法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法律依据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本解释第一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一)曾因敲诈勒索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一年内曾因敲诈勒索受过行政处罚的;
(三)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敲诈勒索的;
(四)以将要实施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或者故意杀人、绑架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相威胁敲诈勒索的;
(五)以黑恶势力名义敲诈勒索的;
(六)利用或者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军人、新闻工作者等特殊身份敲诈勒索的;
(七)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敲诈勒索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三)被害人谅解的;
(四)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数额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百分之八十的,可以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