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汇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浪浪造句

浪浪造句

来源:汇意旅游网

浪浪的造句是:风啸浪涌。

浪浪的拼音是:làng làng。词语解释是:流貌。象声词。形容雨﹑水等流动的声音。浪浪[lànglàng]⒈流貌。⒉象声词。形容雨、水等流动的声音。引证解释是:⒈流貌。引《楚辞·离骚》:“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王逸注:“浪浪,流貌也。”洪兴祖补注:“浪音郎。”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豪放》:“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傍。”宋苏轼《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诗:“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⒉象声词。形容雨、水等流动的声音。引清卓发之《裓园嫘史·无山堂》诗:“我看平若水,云际听浪浪。”。综合释义是:流貌。《楚辞·离骚》:“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王逸注:“浪浪,流貌也。”洪兴祖补注:“浪音郎。”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豪放》:“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傍。”宋苏轼《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诗:“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象声词。形容雨、水等流动的声音。清卓发之《裓园嫘史·无山堂》诗:“我看平若水,云际听浪浪。”浪浪[lànglàng]水流的样子。《文选.曹植.洛神赋》:「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唐.韩愈〈别知赋〉:「雨浪浪其不止,云浩浩其常浮,知来者之不可以数,哀去此而无由。」。汉语大词典是:(1).流貌。《楚辞·离骚》:“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王逸注:“浪浪,流貌也。”洪兴祖补注:“浪音郎。”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豪放》:“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傍。”宋苏轼《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诗:“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2).象声词。形容雨、水等流动的声音。清卓发之《裓园嫘史·无山堂》诗:“我看平若水,云际听浪浪。”。7、辞典修订版是:水流的样子。《文选.曹植.洛神赋》:「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唐.韩愈〈别知赋〉:「雨浪浪其不止,云浩浩其常浮,知来者之不可以数,哀去此而无由。」。8、其他释义是:1.流貌。2.象声词。形容雨﹑水等流动的声音。

浪浪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    【点此查看浪浪详细内容】

浪浪浪浪,汉语词语,读音是lángláng,指流貌,出自《楚辞·离骚》。指水流的样子。

二、汉语大词典

(1).流貌。《楚辞·离骚》:“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王逸注:“浪浪,流貌也。”洪兴祖补注:“浪音郎。”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豪放》:“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傍。”宋苏轼《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诗:“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2).象声词。形容雨、水等流动的声音。清卓发之《裓园嫘史·无山堂》诗:“我看平若水,云际听浪浪。”

三、国语辞典

水流的样子。浪浪[lángláng]⒈水流的样子。引《文选·曹植·洛神赋》:「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唐·韩愈〈别知赋〉:「雨浪浪其不止,云浩浩其常浮,知来者之不可以数,哀去此而无由。」

四、其他释义

1.流貌。2.象声词。形容雨﹑水等流动的声音。

五、关于浪浪的诗词

<<《泪·雍门琴罢已浪浪》>>  <<《潇湘八景·风急雨浪浪》>>  <<《春雨·浪浪檐前雨》>>  <<《台城路·洗车初断浪浪雨》>>  

六、关于浪浪的诗句

泪流襟之浪浪  雨随击节助浪浪  涕浪浪兮沾襟  浪浪春雨红杏坛  浪浪鸣玉泉  中夜忽浪浪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浪浪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hids.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