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汇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爱太多,对吗

爱太多,对吗

来源:汇意旅游网

爱太多,对吗

  90后出生的孩子就像是清晨的一轮红日,他们总是那么生机勃勃。随着他们的长大,他们开始慢慢接触到社会这一层,他们变得喜怒不定,失去了往日一个孩子应有的勃勃生机,应有的那一份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勇气。成长之路上应有的磕磕绊绊此时貌似已经成为了一座座不可逾越的山峰。从此,他们变得懦弱,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不能接受风吹雨打,也许家长口中所谓的 “爱”,就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原因。

  一.宠溺之爱

  清晨的再三叮咛,放学后的循环嘱咐几乎都是现在中学生所拥有的,对于这些,多数的孩子都充耳不闻,左耳进右耳出,认为是理所当然。父母对于自己的儿女更是宠爱有佳,每个学校都有父母为了自己孩子所谓的委屈与其老师争吵不止,哪怕只是一次训话。为了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家长大打出手,最后闹得不欢而散。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女满足,无论是什么要求都答应。。。。。。其实,不知不觉中已经培养了孩子的“优越性”,变得天不怕地不怕,与同学们互相攀比。在家被视为掌上明珠的他们拥有很强的“自尊”,这所谓的 “自尊”甚至成为了同学们前进的动力,殊不知这种“自尊“有个新名字,叫做自负。父母对于孩子的错误一味迁就使孩子们形成了自私自利,任性,蛮横,逞强,冷漠,唯我至上等性格弱点,与群体格格不入。调查显示,有很多一部分的学生不服从老师的教育,甚至厌恶老师,在社会上打架滋事,成为一个社会的傀儡。有些同学因在家以来依赖父母过重,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人不能自立。我想,这样,离成功会越来越远吧。陶行知先生的话正证实了这一点: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正如我所说,孩子的自立被溺爱所摧残。因为溺爱使许多寄宿制学校里的中学生无法自己一人独立生活,每个星期里的脏衣服都要打包寄回家。有些家长甚至花钱租靠近孩子学校的房子,每天去学校看望孩子。每每问到这类中学生,他们却总是毫不在意的说:“这有什么,从小到大都习惯了!”口气是那么的理所当然,我想这就是家长给予孩子所谓“爱”的后果。同时那些从小就教育孩子要事实自理的家长们才是真正的父母之爱吧,这些中学生大多成绩优异切爱好广泛。这是事实,无人可以不承认。

  二.肉体之爱

  上天也许就是不公平,它给予了天下父母打与骂的权利,因为“打是亲,骂是爱”。毕淑敏曾写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也反映了一个母亲对于殴打孩子之后的忏悔,可是只是一个明智家长的选择。在调查中显示,有部分同学因其家长的打骂而对自己的爸爸妈妈疏远,说明仍有部份家长因孩子的学习,自己的工作或是其他原因利用打是爱的借口随意殴打孩子,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阴影,变得做什么都犹犹豫豫,不敢自己面对困难,生怕有什么差错。统计数据显示,对于父母持恐惧或憎恨心理的中学生大多数的在家都不怎么被 “善待”。可是却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孩子自卑的心理。如果说未来的孩子是一朵花朵,那么现在的他们就被无情地扼杀在摇篮之中,这种所谓的爱你能要吗,你敢要吗?那句俗语是不可否定的,但真正地了解孩子的心,是不是更加重要呢?我是一个中学生,所以我知道爸爸妈妈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他们,我也愿意去做,但是若连自己一人面对困难的勇气都没有,这一切就都只是天方夜谭。我明白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打与骂是可以的,但是一个中学生也许就不行,他们现在正处于青春叛逆的误区,性子急躁,不经意间就有可能让一个中学生恨他的父母一生。

  在电视上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孩子,每天都受父亲的虐待,他的同学几乎每天都可以看见他脸上明晃晃的五指山,不仅仅如此,身上的每处地方都有伤痕。他每次考试考得都是那么心惊胆战,以至于握笔都在颤抖,天天晚上噩梦不断。最后他的自卑于胆怯不仅让他错过了中考,同时还离家出走,因为不敢面对自己的父亲。为了生存,他结交上了一大群不良少年。吸毒,赌博,偷盗,抢劫也成了家常便饭,命运使他失去了自我,从而无法自拔。他的父亲也因太过自责而一病不起。这就是“肉体之爱”换来的结局。

  现在的孩子们需要爱,这些爱来源与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等,哪怕只是一个匆匆的人生过客,都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有了这种爱,同学们就有了目标与力量。但是崎岖的爱也是一个不小的漩涡,一进去,出来就难了。我们现在正处于风华正茂的时期,我们需要关怀,同时也需要自立,家长的宠溺有时会成为一个导火索,使同学们产生了优越性,而要想让其消失,我想自立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吧;相对而言,那些动不动就打孩子的,充其量也只不过利用“打是亲”的借口罢了。因为这些 “爱”,同学们变得缩头缩尾,一遇到事情就往爸爸妈妈怀抱里钻,与同学互相攀比,甚至为了面子走上了不归的路……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了现在的中学生至少在心理方面已经不同于往日,自负与自卑也成为了歪曲的自尊。试问,没有了阳光雨露,万物何时才能复苏?

  需要有人走进现代中学生的心,而这些人出了孩子的父母还有谁呢?给予孩子真正的爱,让孩子可以没有负担地健康成长不才是最好的吗?解铃还需系铃人,孩子的心需要别人的保护。换一种爱的方式,走进孩子的心中,你会看见更多!

Copyright © 2019- hids.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