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南京琅小明发分校 五(2)李宸
元宵节晚上,我来到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虽然到达时已9点多了,但我还是精神抖擞,大口大口地呼吸着芳香而湿润的的空气。环顾四周,人声鼎沸,人流如潮,个个都毫无睡意,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
大红灯笼映衬下的夫子庙夜色如仙境般。我来到泮池,意欲坐船夜游秦淮河。秦淮河上,水光潋滟,灯影婆娑。坐在船上虽有冷意,可同船之人却都谈笑风生,兴趣盎然。“开船了!”首先我看到的就是全国最长的“二龙戏珠”的照壁,上面装饰的造型灯组流光溢彩,耀眼夺目。游船在水中缓缓前进,穿过了文源、文镇桥,行过朱雀桥,在烟雾笼罩中,我仿佛进入了仙境。来回穿梭的秦淮画舫也张灯结彩,形成了水与景色相融,彩灯与灯光互动的优美意境。
两岸垂柳拂水,花木丛丛,河上冷风阵阵,波光粼粼,不知不觉船已驶到平江桥下。“拜师”“求学”、“访友”、“赶考”四幅壁画映入眼帘,我不禁想到当年读书人实属不易,学子们在江南贡院考试之时,所住号舍异常狭窄,人只能蜷曲而卧,且阴暗潮湿。。。。。。刚刚想到这里,船上突然想起了导游的声音:“这里是吴敬梓的故居秦淮水亭。。。。。。”这位在秦淮河边住了19年并写成了古代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文学大师,深知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极端鄙视唯利是图的达官贵人。他那勤奋、坚持不懈的精神和贫而不贱的傲骨,犹如这汩汩流淌的秦淮河水,伴随着他的不朽著作,在人生灯影里,昭之名世,垂之久远!
继续前行,我看到了古桃叶渡旁的“太”字碑,想到了有关的趣闻。。。。。。
夜深了,“灯火未阑人散”,人们渐渐散去,船聚集在文德桥边,一轮明月挂在空中,灯月交辉的夜景与秦淮河的文化氛围融为了一体,真是“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分影照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