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汇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政府年终总结

政府年终总结

来源:汇意旅游网

政府年终总结

新窑镇20__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汇报

中共新窑镇委员会新窑镇人民政府

20__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农业和农村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构建经济强镇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六个集中突破”的总体部署,持续推进煤炭、草畜、林果、劳务四大产业开发,集中在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重大项目协调服务、招商引资、城镇化开发和社会事业建设六个方面集中突破,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全镇农业增加值完成5290.6万元,占计划任务的100.2%;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7522.5万元,占计划任务的100.3%;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583元,占计划任务的100.1%;完成三荒造林2530亩;建成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基地亩,输转富余劳动力1850人(次),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镇域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结合塌陷治理,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一年来,围绕产业开发与群众增收相结合,新农村建设与塌陷治理相结合的思路,实施了周寨、祁XX2个塌陷治理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周寨塌陷治理暨新农村建设,涉及周寨村周寨社83户395人,依据险情,

逐年实施。一期搬迁,完成投资395万元,新修小康住宅两排20户86间,附属用房60间。配套修建新村大桥1座,“两横三纵”道路1.4公里,衬砌“U”型排洪渠560米,栽植绿化美化树240株,墙面贴花38幅,绘制壁画60幅,搬迁农户已全部迁入新居。一期搬迁20户群众危旧房3200平方米拆迁已全面结束,正在排摸二期搬迁户数及基本状况,制订方案,为20__年全面启动二期搬迁做好准备。祁XX村塌陷治理暨新农村建设涉及祁XX村祁XX社52户191人,包括50个农户及村部、村小学2个集体户,其中:29户实施集中搬迁,21户自愿分散外迁,集中搬迁由镇上组织统一修建新居。止目前,已完成投资420万元,征地46.05亩,移动土石方3.2万方,整修宅基地三排,配套修建“三横二纵”村庄道路1.5公里,新修村部1座120平方米,实施了“三通一平”等基础工作。29户集中搬迁户的主体工程全部竣工,15个分散搬迁户全部实施外迁。集中搬迁和分散搬迁工作同时进行,稳步推进。

二、狠抓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提升草畜产业充分发挥饲草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依托“平凉红牛”品牌,实施整镇牛战略,争取实现草畜产业一业突破。狠抓了青泥沟养殖小区建设。计划投资87万元,修建养畜温棚13座。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81万元,协调征地13亩,完成了地面附着物丈量、场地平整、整体规划和通电等基础工作,建成养畜温棚12座,配套防疫室等附属工程。该养殖小区的建办,培育15头以上养牛大户13户,示范带

动全村牛饲养量达到451头,户均实现畜牧业收入2800元。强化科学饲养技术,大力发展玉米秸秆青贮工作。抢抓全省玉米秸秆加工利用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的有利时机,以秸秆自消及外运方式为主,积极衔接公司,全面启动赤城、周寨2个固定点,戚家川、杨等5个流动玉米秸秆加工点,全面实施带穗青贮与秸秆青贮,结合加工销售和直接销售方式,加快了我镇玉米秸秆饲料转化。止目前,开挖青贮池1769个,青贮玉米秸秆6945吨,占玉米秸秆的82%;调运车辆64(台)辆,外运销售玉米秸秆558吨。林果产业,春季建成柏家沟黑鸦山、店子山1193亩和宰相后湾826亩核桃基地。三荒造林完成2530亩,对已建的5150亩核桃园组织群众开展了浇水、拓盘、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管理。劳务经济,突出抓好外向型输出和就地输转,培训务工群众1650人次,发放用工信息1300多条,输转富余劳动力1850人,实现劳务收入1665万元。旱作农业推广,完成全膜双垄沟播地膜种植任务7013亩,比半膜亩均增收150公斤。加强宣传力度,秋季覆膜工作有了较大突破,积极动员群众做好了明年全镇玉米地块预留工作,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稳步推进。

三、制定优惠政策,民营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按照“优化环境,强化服务,扩展增量”的原则,通过提供土地、协调贷款等优惠政策,融资465万元,先后建办腾达、猪场、红星预制场3家民营企业。

腾达养猪场,计划总投资240万元,一期工程完成投资180万元,建成全封闭式暖棚猪舍3栋6座2400平方米,修建办公用房、药品防疫室、饲料储藏加工室14间234平方米;配套了自动饮水系统、保育床、沼气池、卷水帘、紫外线免疫灯等设施。现已饲养一元良种母猪80口,育肥仔猪420口,年饲养量4000口,出栏商品猪3000口,实现利润60万元。XXX肉猪示范养殖场建设,完成投资86万元,实施了主体修建及内部设施安装工程,饲养一元良种母猪60口,实现利润21万元。两个肉猪养殖场的建成,解决了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规模养殖和秸杆饲料加工的有效对接,加快了养殖业集约化、规范化经营步伐。红星预制厂,完成投资110万元,协调征地10亩,垫土4.8万方,修建办公用房5间90平方米,年生产预制块件80万块,实现销售收入135万元。

四、突出建管并举,小城填建设和矿区环境整治水平不断提升

融资380万元,实施了赤城新农村后续建设及农贸市场“东扩西建”工程,新修“上宅下店”式小康住宅30户165间,铺设马路砖2500平方米;加强了镇政府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筹资38万元,衬砌赤城街道排洪渠1720米,安装路灯10盏。投资49万元,实施新窑农民公寓楼后续建设工程,完成楼下道路硬化、衬彻水渠、修建围墙等基础性工作;组

建新窑环卫队,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及综合治理,清理垃圾320吨,栽植公路行道树1.7公里,矿区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五、狠抓项目建设,重大项目协调服务成效显著近两年来,通过召开群众会、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共协调征地1250亩,搬迁农户195户,确保了大柳、新安、赤城XX等多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力的支持了事关全镇乃至全县经济发展重大项目的顺利建设。今年以来,共协调征地152.6亩,新安煤矿排矸沟、运煤专线、新周煤矿煤场扩建及停车场建设顺利开展。

六、深入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我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扣县委提出的“科学发展促和谐、集中突破建强县”这一中心,以“狠抓产业促发展、强化协调搞服务、多措并举保民生、科学发展建强镇”为主线,以“五个围绕五个如何”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按照“工业主导,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按照“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的要求,结合实际,狠抓各个环节的工作,突出学习特色,全方位征求意见,认真落实整改,有力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通村油路工作,启动实施了杨、宰相、寨子、赤五路、赤城新XX5条21.4公里道路硬化工程。目前,杨、宰相、赤城新XX3条通村道路完成路面硬化已通过验收,赤五路铺油即将竣工验收。

寨子通村道路完成测设及征地工作,土路基工程已竣工验收。全镇12村实现了通村油路,全镇油路通村率达到92.3%,公路对经济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自来水通村工程,积极配合县水务局,规划启动了西刘、杨、寨子3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杨、西刘2村新打深10米的大口井各1眼,架设线路200米,安装变压器2台,寨子村新修30吨水池1座。目前,赤城、周寨、戚家川3村完成17社820户的通水工程,全镇自来水的通村率和入户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惠农资金发放工作,抽组专门工作班子,对涉及全镇13村2153户群众各项惠农资金采取“一册明”、“一折统”逐户发放,共兑现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各类惠农资金共计454.8万元。民政工作,办理农村低保324户1024人,发放低保资金16万元,五保供养费1.5万元,低保覆盖率达到15%。新建赤城敬老院,建成宿舍及活动室35间。教育工作,今年以来,投资1100万元,新建教学楼4幢9660平方米,(其中:矿区中学3幢7770平方米,矿区小学1幢1890平方米),现已投入使用。矿区中学、矿区小学的改扩建,将有力改善我镇教育教学条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定基础。20__年,初中毕业会考矿区中学合格率为74%,位居全县第六;新窑中学合格率为76%,位居全县第五。小学三、六年级统考,三年级合格率为86.3%,居六乡镇第二;六年级合格率为78%,居六乡镇第一。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20__年参合率达到98.2%,补偿医疗费用47.2万元;20__年农合基金已收缴结束,参合率达到100%,群众因病返贫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做到了输入性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目前,我镇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紧紧围绕优先优惠政策落实和流动人口清查开展工作,将96户计生贫困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为5户“两户”贫困家庭修建房屋15间,人口出生率控制为11.7‰,计生率达到91.4%。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推进,安装接收机2003台,覆盖率达到了92.1%,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七、健全组织、开展普法教育,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进一步加强

普法教育工作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工作深入实施,全民法制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创建“平安新窑”为载体,主抓了氛围营造、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利用群众比较集中的造林工地、集日等场所,累计开展“平安建设”宣传活动65场(次),发放宣传材料6500份,张贴标语126条幅。同时,制定印发了《“平安新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完善了“平安新窑”创建的各项制度3项65条,健全了村级维稳网络,全镇社会XX、政治稳定。

总体看来,我镇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

确领导和农口各部门的大支持下,全镇干部职工齐心协力、狠抓落实,我镇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呈现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局面。但还存在一些差距:一是部分群众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加快发展的步伐不快;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尤其是草畜产业融资渠道窄,养殖和管理方式粗放,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产业链条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的困难依然较大;三是用于基本建设的财力不足,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20__年工作中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__年工作思路与工作计划

20__年,我镇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区域优势和比较优势,以构建经济强镇为目标,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持续抓好煤炭、草畜、林果和劳务经济四大产业开发,狠抓落实,努力促进全镇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和谐进步。

预期目标:农业增加值增长6.67%,达到5632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8%,达到812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达到2890元;劳务经济增长2.04%,培训、输转富余劳动力18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760万元;大家畜饲养量达到1.61万头,出栏0.8万头;植树造林面积0.16万亩;种植全膜双垄地膜玉米8300亩,玉米秸杆饲料转化率达到80%以上。

围绕上述工作总体目标,20__年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新农村建设及旧村改造为着力点,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周寨新农村建设启动二期搬迁,配套实施三通一平、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搬迁塌陷区危房户22户。寨子新农村,硬化道路1.26公里,修建排洪渠2500米,实施新村绿化、亮化及旧庄基拆迁等后续建设工程,建成塌陷治理型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戚家川旧村改造示范点按照商贸流通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新农村建设与旧村改造相结合,产业开发与群众增收相结合的思路,新建小康住宅60户。强化产业配套,新建养畜温棚30座,培育7头以上养殖大户20户,实行科学喂养集中育肥,实现养殖业与种植业的有效对接。为了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档次和内涵,依托大柳、新安煤矿落户该村的有利条件,集中人流、物流等要素,修建上宅下店式商业门店40户200间4000平方米,建成集餐饮娱乐、汽车修理、日杂百货、瓜果蔬菜等服务为一体戚家川农贸市场1个,预计可新增岗位125个,实现增收260万元。

2、以产业开发为着力点,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草畜产业,依托“平凉红牛”品牌,进一步加大玉米秸秆青贮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草畜专业村示范作用。通过招商引资,在赤城XX建办15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并制订优惠政策,扶持分散养殖大户,大力发展定单养牛,培育10头以上养牛大户110户,带动全镇牛饲养量达到1.61万头,真正实现草畜产业一业突破,成为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

林果产业,加大对现有果园标准化管护力度,全面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及山荒造林工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劳务产业,年内培训农民工1900人(次),大力推行就地输转与外向型输转相结合的方式,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1800人(次),创劳务收入1760万元。旱作农业,加大宣传,用对比效应说服群众,以黑河XX为重点,及早规划,预留地块,扩大规模,完成20__年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示范面积达到8300亩。大力推进玉米秸杆饲料转化,秸杆饲料转化率达到85%以上。

3、以项目建设为着力点,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理念,继续加大大柳、新安等煤矿建设及赤城普查区的协调服务力度,全面完成项目建设的土地征用及相关工作,为全镇经济提速增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4、以提升城镇化配套功能为着力点,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对全镇已建新农村示范点开展一次“回头看”,重点完成赤城河北新农村3000米排洪渠硬化工程,新窑农民公寓楼及戚家川新农村垃圾仓修建及生活垃圾清理工作,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道路铺油,加大矿区环境卫生整治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好新窑街区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作,重点争取实施新窑街道、周寨、寨子新XX村3条6公里通村道路铺油工作。自来水通村,配合县水务局全面完成宰相、大兴2村人自来水入户工作,有效解决350户1220人的人畜饮水问题,使全镇自来水的通村率和入户率突破97%和90%。

Copyright © 2019- hids.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