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汇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修改版鲁砚挖掘与保护项目立项计划书

修改版鲁砚挖掘与保护项目立项计划书

来源:汇意旅游网

修改版鲁砚挖掘与保护项目立项计划书

弘扬齐鲁文化,再现鲁风采

——关于传统鲁挖掘与保护立项的申请

一、保护齐鲁石文化,挖掘传统鲁制作工艺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和内涵,是一个地方的品格的象征。看一个地方有没有吸引力,有没有竞争力,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至关重要。文化不仅为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可以创造经济价值、增强服务功能和提升地方形象,因此,文化是城市综合实力的核心体现,是地域竞争力的核心力。而文化建设首先需要对本地区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保护,继承和弘扬,这其中发现能够代表地区传统文化的文化符号或者传承载体就显得非常重要。我省有独一无二的孔、有底蕴深厚的齐鲁文化,我们完全有理由走在其他省份前面。

齐鲁文化,确切地说,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而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融合。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而东临滨海的齐国却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而今天集团文化产业公司提出对传统鲁进行挖掘和保护,正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让山东的砚石文化在新时代得到保护和发展。让“鲁”成为能够代表山东的又一文化符号。其衍生产品也可作为文化礼品走向山东旅游纪念品市场,创造经济效益。

砚,为中华民族传统的文书工具和雕刻工艺相结合的特有的艺术品,她体现了中国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对传播民族文化艺术起着重要的作用。自南唐始即把她和笔、墨、纸合称为“文房四宝”。山东境内自古以来所产砚石,品类繁多;琢砚工艺,代有发展,素有“齐笔鲁”之美誉。鲁其实是山东各地所产砚种的总称,有十多种,并久负盛名。像红丝石、淄石、徐、田、山石、金星石、浮来山石、龟石、燕子石等砚品早在唐宋时期就被视为稀世珍宝。西晋张XX有“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的记载。唐代颜真卿、柳著作均有记载。宋代唐彦猷《砚录》、高XX、米.亦都有著述.鲁石质、色泽、纹彩、天然形状等方面,各具特点。一九七九年石可先生写了《鲁》、《鲁谱》两部专著。详细记述和品评了山东各种砚品的历史、产地、砚材质地,并明确提出了关于‘鲁’充分发挥各种砚材色、纹、形态等方面的自然特点,因材施艺,寓精巧于简朴之中,形成了朴实、大方、简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齐鲁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做为齐鲁文化符号之一,并在中国文房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鲁逐渐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整理传统鲁制作工艺,挖掘保护鲁,创新开发鲁产品,让其成为中国传统四大名砚之外的“中华名砚”非常必要。作为齐鲁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集团(山东)文化产业公司责无旁贷,力争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军者。通过这一项目的立项和执行,齐鲁文化会拥有一张崭新的名片,儒家文化会有一个更好的文化载体,山东旅游会有一个更能代表山东的地方特色文化产品。这一工作对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之称,被儒家文化浸润了几千年的齐鲁大地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对鲁代表性品种的调研

鲁种类繁多,代表型产品主要有红丝砚、徐、尼山砚。下面分别介绍

(一)鲁之——红丝砚

红丝砚是以山东天然的红丝石为原料制作的石砚,相传是我国古代胜过端砚的砚。早在唐宋即负盛名誉为诸砚之首。原砚材出自青州“黑山红丝石洞”,后因其原料枯竭清后以临朐老崖崮为主产区。

红丝砚就其质地、颜色与纹理来讲,是较具实用、收藏与观赏于一体的佳砚。砚的观赏性是由砚本身的文化气息、制作工艺和天然特点所决定的。制作工艺要求在造型、线条、图案雕刻等方面都精益求精,否则既不实用又不宜观赏。若在加工中巧用其形、其色、其纹进行雕刻,便成为天人合一的既实用又极具观赏价值的艺术品,而红丝砚正是这种材质、工艺能够完美结合的艺术品。(二)鲁之——徐

徐是鲁中的重要品种,有“中华第一自然砚”之称。

徐在唐代就已久负盛名,唐代颜真卿、柳,宋XX、苏、米等名人,在其有关著述中都曾作过介绍和品评,而且评价甚高。徐之石产于沂南县青XX附近的砚石沟,是该镇独有的矿产资源,属玄武层,储量丰富。其石质坚硬,密度极高。叩之清脆,其声如磬,下墨如挫,发墨如油,色泽鲜润,且不损毫,堪称砚石材中之上品。

(三)鲁之——尼山砚

山东曲阜XX山砚,中国名砚之一,因其石料取材于孔诞生地尼山而得名。尼山,位于曲阜城东南XX公里,是孔出生的地方。原名尼丘山,因孔名“丘”。为避其讳,故易名“尼山”。据明嘉靖四年(公元15__年)戴编修的《邹县地理志》载:“尼丘山去城东60里,在鲁源社、鲁源村。昔启圣王夫人颜氏祷于此,而生孔者也,其山五峰连峙,中峰之麓有孔庙”。

尼山砚石,色呈柑黄,有疏密不匀的黑色松花纹,石面细腻,抚之生润。制作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由于尼山砚石产自石灰岩夹层之中,砚石稀少,不易开采,并且又作为贡品为官府控制,实为“罕见之物”。尼山砚古朴大方,一方砚石,巧用自然,略加点缀,情趣盎然,深受国内外用者的喜爱。

三、鲁与其它地方砚品发展现状的比较

鲁近年来被逐渐重视,各类砚石精品不断。鲁制作过程中,艺人充分运用和发挥各种砚材的色纹、形态等方面的自然特点,因材施艺、寓粗巧于简朴,逐渐形成了巧用天工、简朴大方、文化底蕴丰厚、艺术风格鲜明等特色,在中国砚林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但我们也应看到鲁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山东境内各类砚石各自为政,加工工艺良莠不齐,艺术性和文化性很难得到统一保证,传统琢砚工艺没能得到有效挖掘整理和保护,代表性产品很难整合为统一的“鲁”概念。

历史记载,鲁中的主要产品与传统四大名砚相比,其实丝毫不逊色。从唐代起,广东XX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山西绛县的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但山东特产的红丝砚与XXX、徐等也一直是可相提并论并与之媲美的“历史名砚”。唐代的柳在他的[砚论]中说,“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论端、歙。”;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云:“天下之砚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第二,歙州龙尾石第三,余皆在中下”;唐在知青州任时曾亲率石工以厚资勉其行,得方四五寸者二,琢砚试用后称,”自得兹石,而端歙皆置于衍中不复视也”。此外欧的[砚谱]、蔡、

王、米[砚史]、杜的[云林石谱]、李彦[砚谱]、高似孙[砚笺]也都有记述。

目前,传统四大名砚在当地大多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挖掘,甚至一些地方砚种也逐渐声名鹊起。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东郊的端溪,世称端砚为“群砚之首”。肇庆历来高度重视对端砚进行挖掘和保护,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对端砚原产地域的保护和后续管理,努力提高端砚产品的社会成效性及经济成效性,制定并通过了《端砚地理标志产品使用管理办法》。为了更好地提高端砚产品质量,规范企业生产,市质量监督管理局还制订了端砚的地方标准。端砚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端砚制作技艺”被载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__年端砚又成为岭南文化“十大”名片之一,让每一位砚都人深感自豪和骄傲。

歙砚,又称“龙尾砚”、“婺源砚”,砚石产于江西婺源XX,婺源古属歙XX,故名。江西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__年5月20日,该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__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安徽省歙县的曹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目前,歙砚砚石原料奇缺,传统工艺后继乏人,急需加大保护力度。

洮砚,产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卓尼、岷县等县洮河沿岸,亦称洮河砚。其料取于甘肃XX(唐XX)一带洮河深水处。为进一步挖掘洮砚这一民族瑰宝,近年,甘肃省不仅加大对传统洮砚加工老艺人的保护,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后继人才,还成立了甘肃承得洮砚文化研究院,从洮砚的文化研究、创意设计、制作技艺和包装等方面提升其品质。洮砚于20__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雕刻艺人李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洮砚代表性传承人。

澄泥砚,最早产于山西绛XX,其孕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明代达到炉火纯青,跻身中国四大名砚台.自中唐起,历代皆为贡品,在中国砚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到清代(公元1644~19__年)时其制作工艺就已失传。随着澄泥砚制作方法的失传,绛州澄泥砚的生产出现了一个近三百年的断档;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版画艺术家蔺携其子蔺历经千辛万苦终将澄泥砚恢复生产后,绛州澄泥砚又重新在砚海中展露新姿,重新成为古城绛州的一大地方特产。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澄泥砚其实指的是“绛州澄泥砚”。但澄泥砚在现代概念混乱,诉讼频发,各地“澄泥”纷纷出现。现代澄泥砚从地域上可分为:山西制、河南制和山东制三大部分。所以说山东泗水XX柘砚也属于澄泥砚。

鲁,目前虽得到一定发展,但对于产品的实验性系统开发一直没有进行,作为代表山东的这一文化符号还没有开发出系列产品。就目前情况而言,制砚人才的供求关系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转折点上。由于传统手工艺是一项极其精细、繁杂的工作,一大批6、70年代的制砚高手大多数年事已高,因视力不好,力不从心,不得不歇业或改行。而一些80、90后年青人,虽然有较好的文化基础,但大多数人心境浮躁,对传统手工艺望而却步,失去耐心,无心从事制砚行业。整理传统琢砚工艺,培养技术人才是打造“鲁”品牌、保护、传承砚雕艺术和制砚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和首要任务。集团计划在这一方面加大投入,

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挖掘保护,力争让鲁跻身于“中华名砚”之列。

四、挖掘、保护、开发鲁的实施方案

对齐鲁文化的溯源和研究,对文化产品的创意和开发,鲁商从未放弃努力,并积极进行文化产品市场化运作的尝试。公司作为鲁商文化建设的擎大旗者,一直走在齐鲁文化挖掘保护开发的前列。公司的公司的文化项目开发团队近年来一直关注“文房四宝”产品的开发和挖掘,尤其是对“鲁”的研究和开发非常重视,就这一项目的实施与推进做了具体规划。

(一)成立鲁挖掘与保护项目组。

项目组由专家组、顾问组和开发组组成。

(二)鲁历史与现状调查。

组织专业团队深入砚石产地,调查走访,对鲁历史、发展、工艺、现状、传承等方面做出详细调研报告,并整理成资料性文字。

(三)编辑出版《中国鲁》。

征集鲁代表性作品,访谈著名砚石制作大师,结合鲁调研报告,编辑出版具有权威性的鲁研究专业性学术专著。

(四)联合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四宝专业委员会命名“鲁之乡”。

选择鲁代表性产品的原产地进行“鲁之乡”命名。

(五)拍摄《寻找鲁大师》纪录片。

对历史上和现代鲁制作领域的著名手艺人或者其手艺传承者进行访谈,并拍摄纪录片。

(六)开发“鲁三宝”系列产品,推向市场。

开发市场的过程中必须努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结合:

(1)与文化市场结合。更好地利用宝贵的砚石资源,开发出更新、更有特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鲁成为人们欣赏、投资、收藏的一种特殊文化艺术商品。

(2)与旅游市场结合。用一般性砚石材料开发生产小型砚、工艺品、摆件、把玩件等,成为人们来山东旅游购物的热门产品。

(3)与礼品市场结合。骋请专业技术人才设计开发既能观赏、实用、馈赠等多重功又能适合各类人士喜爱的高、中档礼品砚。

(4)与装饰市场结合。用一些不能做砚的石料,运用现代理念和各种雕刻手法,开发各种新型的室内壁画、挂屏、大型摆件、艺术装饰品、茶盘、茶具等装饰品。

(5)与收藏市场结合。不断创作出鲁艺术精品、珍品,联合中国收藏家协会推出“中国收藏家协会监制”产品,以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求。

五、项目成果展望

鲁商即“儒商”,集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肩负着传承儒家文化,弘扬传统国学,保护文化遗产,创造文化符号的责任。集团有能力有信心做好鲁挖掘、保护与开发这一课题。

(一)我们自身具有的优势可以保证这一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辉煌成果。

1、混媒传播优势

集团旗下报纸、网站、杂志、户外,多种媒体渠道混合传播,可最大程度宣传鲁。

2、集团规模优势

全省规模最大的传媒集团,有实力,有能力执行这一文化保护和挖掘项目。

3、产品开发优势

作为山东省最大的商业航母旗下的传媒集团,我们有足够的经验开发出“鲁三宝”系列产品并进行市场化推广。

4、渠道销售优势

产品开发上市后,依托我们的各地银座百货、银座家居等连锁卖场,尤其是公司在各银座卖场开设的“鲁商.澄心堂”文房四宝直营店,可以迅速打开市场.

(二)成果预估

1、发挥集团以上优势,通过对“鲁”文化及产品的挖掘、保护、整理、开发的全面展开,力求让“鲁”走出山东,走向世界,成为山东文化符号,儒家文化、齐鲁文化的代表性产品。

2、让“登泰山、游曲阜、拜孔,购鲁”成为山东旅游的必不可少的项目。

3、形成鲁挖掘、保护、开发等方面的权威性图书、影像资料,造福后人。

4、通过鲁XX(红丝、徐、尼X)系列高端文房产品的问世,积极开拓市场,创造经济效益,带动砚石原产地经济发展。

预计经过传媒(山东)文化产业公司的积极推动,经过1-2年的时间,鲁一定可以在中国掀起一股文化热潮,鲁必将成为中国文房四宝领域内除传统四大名砚之外的又一标志性产品。借助对鲁的宣传和推广,齐鲁文化也将进一步在全国引起关注。山东做为文化大省,儒家文化发源地,终于可以有一款有份量的“文化产品”可以代表山东,成为山东的文化名片之一。而鲁X也可以借这一项目,全力进军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产品,创造经济效益,弘扬齐鲁文化。

Copyright © 2019- hids.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