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汇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歌《茉莉花》赏析

民歌《茉莉花》赏析

来源:汇意旅游网

年级:初一年级

课题:民歌《茉莉花》的赏析

课型:综合课型-

听听、议议、唱唱、弹弹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民歌《茉莉花》的赏析,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歌中“小用”这一体裁的音乐特点,以及形成,发展等等,从而进一步懂得弘扬祖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

2、通过二首《茉莉花》的对比赏析,从优美的旋律和朴实的含蓄的歌词中使学生感受民歌的艺术美以及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歌的热爱之情;

3.通过“唱唱”这一教学手段将江苏二首风格相近的《茉莉花》合起来唱)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歌曲艺术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二、教材分析:

江苏《茉莉花》是一首产生于明末清初,流传东北地区及全国各大城市的小调歌曲,距今约有30 0年的历史。最早的时候叫《鲜花调》,由于第一句是个重叠句,所以又称为《双叠翠》或《双叠词》。十八世纪下半叶传到西方,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于歌剧《图兰多特》中作为公主的主题曲。此歌最早收入我国山贮香主人编辑的《小慧集》中。江苏《茉莉花》曾在1768年被英国作曲家卢梭收入他所编的《音乐辞典》中,此曲还流传到日本、朝鲜、关国等国家,成为中国民歌的代表作品之一。江苏《茉莉花》的曲调婉转、流畅、细腻、柔美、淳朴。曲式是由四个乐句构成单部曲式;调式为微调式。

现代版的《茉莉花》是作曲家何仿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根据江民歌《茉莉花》改编创作的,是月前流传最广的《茉莉花》。歌词描述了一位姑娘想摘茉莉花,又担心受责骂,被人取笑,又怕伤了茉莉花等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个天真可爱纯洁的美好形象,生动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具准备:

1、DVD机及配套播放设备;

2、《茉莉花》教学录音CD(可用原配套录带刻录);

3、课前预写好内容的小黑板4块(或预做好多媒体课件);

4、维也那金色大厅音乐会演唱《茉莉花》实况录像DV D。

四、重点难点:

1、对二首《茉莉花》进行对比赏析

2、将二首《茉莉花》(江苏)合起来唱。

五、教学过程:

1、教师点明课题、对“民歌”,“小调”作解释(出板书I、II或多媒体件)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已创作、自已演唱的歌曲。

创作特点:口头性,即兴性、集体性、匿名性、变异性。

音乐特点: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

小调——又名小曲、俗曲等。指流传广,形式较规整,短小精悍的民间日常生活歌曲。

特点:抒情、含蓄、细腻,表现手法多样化。

2、教师介绍江苏《保莉花》(出示板书II I或多媒体课件)

江苏《茉莉花》,又名《鲜花调》或《双叠翠》、《双叠调》产生年代:明未清初时期,距今大约30 0年的历史。

流传情况:十八世纪下半叶,传到西方,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于歌剧《图兰多特》中作为公主的主题曲。

记载情况:此歌最早收入在我国由贮香主人编辑的《小慧集》中。

3、欣赏最早版本的江苏《茉莉花》一遍(播放录音),然后与歌剧《图兰多特》公主主题《月亮升起》进行对比分析,会发现两首歌儿乎足样教师讲述江苏《茉莉花》的故事,那足清代末年的时候,一天中国留法的一些学生应邀参加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各国留学生联欢会”。等他们到了之后,才得知到会的各国留学生都要登台演唱本国国歌。可是大清帝国没有制定国歌,大家一起商量只有《茉莉花》大家会唱,于是他们就齐唱起《茉莉花》来。在场的各国留学生以及组织者都不懂中文,听到这样一首歌,都说旋律太美了,真不愧为东方文明古国,连“国歌”都不同凡响,优美、动听,令人回味无穷。从那以后,欧洲很多人把江苏民歌《茉莉花》误认为是大清帝国的国歌。

4、学唱最早的版本的江苏《茉莉花》

视唱曲谱二遍

配词唱二遍,要求用微声唱,吐字清晰、有感情地唱。

5、欣赏现代版的江苏《茉莉花》(播放录音)。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描述自己欣赏时的感受(请3-4位同学代表发言)。

7、学唱整理改编后的江苏《茉莉花》

视唱谱二遍;

配词唱二遍。

8、将二首江苏《茉莉花》合起来唱

分组将各自的《保莉花》唱一遍。

二个声部合起来唱,要求二个声部谐和,听辩二首歌合起来唱的效果。并指名学生谈谈体会。

9、把学生分成二组,一-组用口风琴弹最早版的江苏《茉莉花》,一组用口风琴弹现代版的江苏《某莉花》,二首曲全用D调弹奏,先自由弹练几分钟,然后练二遍。

10、小结。教师简要总结出民歌《茉莉花》为什么流传那么的原因。(列出板书IV或多媒体课件)

Copyright © 2019- hids.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8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