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继承的规则和范围包括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或遗赠扶养协议。如果老人有遗嘱,子女应按照遗嘱规定继承遗产;如老人没有遗嘱,子女应按照法定继承的规定继承遗产。如果老人有遗赠扶养协议,子女应按照协议规定继承遗产。遗产继承的办理方式应按照法定继承、遗嘱继承或遗赠扶养协议的规定办理。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子女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原则上与其他第一顺序继承人享有相同的遗产份额。遗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
法律分析
1.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遗产继承的规则。根据法律规定,遗产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或遗赠。
2. 如果老人有遗嘱,那么子女应该按照遗嘱中的规定继承遗产。
3. 如果老人没有遗嘱,那么子女应该按照法定继承的规定继承遗产。
4. 如果老人有遗赠扶养协议,那么子女应该按照协议中的规定继承遗产。
5. 总之,遗产继承的办理方式应该按照法定继承、遗嘱继承或遗赠扶养协议的规定办理。老人去世了,没有遗嘱或者遗赠的,子女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原则上与其他第一顺序继承人享有相同的遗产份额。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一千一百三十条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二、遗产继承的范围有哪些?
遗产必须符合三个特征:第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第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第三,必须是合法财产。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成为遗产。遗产包括以下几项:
(1)公民的合法收入。如,工资、奖金、存款利息、从事合法经营的收入、继承或接受赠予所得的财产。
(2)公民的房屋、储蓄、生活用品。
(3)公民的树木、牲畜和家禽。树木,主要指公民在宅基地上自种的树木和自留山上种的树木。
(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公民的文物一般指公民自己收藏的书画、古玩、艺术品等。如果上述文物之中有特别珍贵的文物。
(5)法律允许公民个人所有的生产资料。如农村承包专业户的汽车、拖拉机、加工机具等。城市个体经营者、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在内地投资所拥有的各类生产资料。
(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即基于公民的著作被出版而获得的稿费、奖金,或者因发明被利用而取得的专利转让费和专利使用费等。
遗产的处理方式是比较多种多样的,主要还是需要根据被继承人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确定。如果被继承人生前留有遗嘱,将直接按照合法有效的遗嘱来进行确定。如果没有遗嘱,子女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发生继承。
结语
遗产继承的办理方式应遵循法定继承、遗嘱继承或遗赠扶养协议的规定。老人去世后,如果没有遗嘱或遗赠,子女应按照法定继承的规定继承遗产。子女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与父母及其他继承人享有相同的遗产份额。遗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生产资料以及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等。在遗产处理方式上,应根据被继承人的基本状况进行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遗产的处理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条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于遗产分割前死亡,并没有放弃继承的,该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转给其继承人,但是遗嘱另有安排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六章 财产权益 第五十九条 丧偶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其继承权不受子女代位继承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Copyright © 2019- hids.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8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