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财产的行为,数额较大的可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与侵占罪相比,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限于本单位财物,犯罪主体限于公司、企业或单位的相关人员。定罪需要调取注册登记资料、劳动合同、财物账目等证据,并进行审计鉴定、物证收集、赃物估价等。此外,还需询问案件涉及的各方人员以获取相关事实和证据。
法律分析
一、职务侵占15万元判刑几年了
职务侵占15万元判刑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6万元之上是数额较大,15万元是属于数额较大。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财产,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有期徒刑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在国有公司有前款行为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职务侵占罪和侵占罪区别
职务侵占罪和侵占罪区别如下:
1.犯罪对象不同。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本公司、企业或单位的财物;而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包括范围较广。
2.犯罪主体不同。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主管、管理、经手的本公司、企业或单位财物的人员;而侵占罪的主体是任何持有他人财物的人。
三、职务侵占罪需要什么证据才能定罪
1.调取有关被害单位的企业注册登记资料和劳动合同,证实犯罪嫌疑人的职务、身份的证据材料,以确定犯罪主体。
2.犯罪嫌疑人所占有的财物是否为利用职务上便利的证据材料。
3.调取财物账目等有关犯罪对象和数额的证据,并由司法会计审计部门作出审计鉴定报告。
4.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收集相关的物证,如用来平帐的假发票,伪造、变造的有关帐目的凭证等。
5.犯罪嫌疑人所侵占财物的去向的证据材料,如挥霍、还债等。
6.追缴的赃款、赃物,根据需要进行拍照固定证据,并由估价部门对赃物作出估价鉴定。
7.有必要的对提取的文字材料进行文字鉴定。
8.询问案件涉及的参与人、知情人、关系人,获取案件有关事实和证据。
结语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财产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数额较大的职务侵占罪可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而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的区别在于犯罪对象和犯罪主体的不同。要定罪需要调取相关证据,包括企业注册登记资料、劳动合同等,以确定犯罪主体,同时还需要调取财物账目等证据,并由司法会计审计部门作出审计鉴定报告。此外,物证、赃款赃物的追缴以及相关人员的询问也是定罪所需的证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四百一十八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5月14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35号)和2007年10月25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案》(公安部令第95号)同时废止。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七条 公安机关可以使用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技术制作电子笔录等材料,可以使用电子印章制作法律文书。对案件当事人进行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的过程,公安机关应当同步录音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