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治疗痛风的药物有很多,有的药物可以缓解痛风,有的吃完之后,对患者产生很大的危害,那么,痛风药物有那些?有什么副作用?
1、别嘌呤醇
常用剂量为100mg,每日2-4次,病情需要可增至200mg,每日3-4次,直至血尿酸浓度降至360μmol/L,之后逐渐减量。
副作用:少数患者表现为发热、过敏性皮疹、腹痛、腹泻、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肾功能损害以及老年患者慎用。
2、秋水仙碱
用法:秋水仙碱2mg,溶于10ml生理盐水,缓慢注射,如病情需要,隔6小时注射1mg,一般24小时总剂量控制在3mg以内。注意防止静脉注射时药液外漏,避免组织坏死。
副作用:秋水仙碱除可引起胃肠道反应,也可导致骨髓抑制、肝细胞损害、脱发、精神抑郁、呼吸困难等。原有骨髓抑制以及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剂量应减半,并密切观察。血白细胞减少者禁用。
3、布洛芬
常用剂量为0.2~0.4g,2-3次/日,通常2-3天内可控制症状,
副作用:偶尔引起胃肠道反应以及肝转氨酶升高。
笔者提示:以上三种药物是治疗痛风常见的药物,但是每一张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希望患者朋友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做出准确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