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是否会构成刑事案件,主要是看诈骗的行为是否构成刑法规定的构成要件,即是否达到刑法规定诈骗罪的金额额度,侵犯的财产是否是公私财物,被欺骗者是否因为犯罪行为人行为,产生的错误认识从而转移财产。若满足以上的条件,则构成诈骗罪。若只是金额的大小还不能达到刑法的标准,但是达到治安管理处罚的标准,可以由公安机关立案处理。除此之外,一般诈骗罪不会走民事。
一、诈骗400万一般判多久
诈骗400万一般判处十年以上。
1、诈骗400万一般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诈骗金额达到400万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诈骗罪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
2、客观要件。犯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
3、主体要件。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犯罪;
4、主观要件。犯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二、虚构事实写了借条能否告诈骗
要看主观意图和具体行为是否存在诈骗。如果以打借条的方式实施诈骗,就涉嫌诈骗罪,可以告。如当事人质疑,也可以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构成诈骗罪的基本要件:(1)主体方面,行为人必须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客体方面,诈骗行为必须侵犯了他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权。(3)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有企图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4)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来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而且诈骗的金额较大,是应该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