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禽流感的发病原因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的毒株(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以及直接接触病毒毒株等,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被感染。
1.禽流感病毒的形状及基因组 禽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甲(A)型流感病毒属,常见形状为球形,直径80~120nm,平均为100nm,有包膜。新分离的或传代不多的病毒多为丝状体,长短不一,长可达4000nm。病毒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
2.禽流感病毒的分型及毒力 禽流感病毒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蛋白抗原性的不同而有许多亚型。
3.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和变异性 禽流感病毒血清亚型多,传染性强,分布广,具有一定的宿主特异性,并且变异快。若感染了人类的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发生重组,获得人体基因片断并具备对人类细胞的亲嗜性,那此种病毒将可能引起全球流感大流行。
4.禽流感病毒的稳定性 禽流感病毒对***、***、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如氧化剂、稀酸、月桂硫酸钠、卤素化合物(如漂***和碘剂)等也容易将其灭活。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阳光直射或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二、禽流感的典型症状
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
1、潜伏期:尚未有准确报道。目前估计在7天以内,一般为1~3天。
2、临床症状:H5N1病毒感染者多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多数轻症病例预后良好。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亡。治疗中若体温持续超过39℃,需警惕重症倾向。H7N7感染者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可出现眼结膜炎,少数患者伴有温和的流感样症状。H9N2感染者仅引起一过性的流感症状,尚无死亡病例报道。
3、体征: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等。
三、西医治疗禽流感的常规方法
禽流感的治疗原则同普通流感。
1.隔离
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及疾病扩散。
2.对症支持治疗
可应用解热镇痛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止咳祛痰药等。儿童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药物退热,以免引起Reye 综合征。注意休息,多饮水,进清淡饮食,适当补充营养及静脉补液。
3.抗流感病毒治疗
应在发病48h 内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1)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该类药物主要通过干扰病毒M2 离子通道活性来抑制流感病毒株的复制,这两种抗病毒药对人体内禽流感病毒疗效可能不确切,且具有一定副作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来抑制病毒复制,同时减弱病毒的致病力。常用药物奥塞米韦(奥司他韦),商品名达菲。连用5 天后能明显改善流感症状,抑制体内流感病毒复制。
(3)其他:利巴韦林等药物经体外试验证实有抗流感病毒作用。
4.支持治疗
重症患者在以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还需加强支持治疗和防治各种并发症。
①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根据患者的一般状况、尿量,以及血糖、血电解质、血浆蛋白含量的检测,给予补充适当的液体、人血白蛋白、氨基酸或进行静脉高营养治疗。
②防治细菌感染:流感病毒感染后期会并发细菌感染,故对重症患者使用一些广谱抗菌药物有可能防治败血症和细菌性肺炎的产生。
③加强血氧监测和呼吸支持治疗:有呼吸困难者应给予氧疗;必要时应使用辅助呼吸通气治疗。
④积极防治其他并发症:对中毒症状较重、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脑水肿等患者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短期冲击治疗。积极防治噬血细胞综合征和Reye 综合征等并发症。
四、禽流感的预防方法
1.监测及控制传染源
在禽流感流行期特别应注意加强对来自动物疫情流行国家或地区的运输工具的防疫消毒,禁止旅客携带或邮寄相关动物及其产品入境。坚持禽类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平时加强消毒,做好一般疫病的免疫,提高禽类的抵抗力。
一旦发现禽流感疫情,必须按照动物检疫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养殖人员和所有相关人员做好防护工作并加强监测。如出现流感样症状时,立即将其隔离并报告疫情,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防止病情恶化和疫情扩大。在隔离治疗患者的同时,采集患者的鼻、咽部分泌物、漱口液、痰或气管吸出物和血清送至指定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和抗体检测,尽快明确诊断。
2.切断传播途径
一旦发生人禽流感疫情,对禽类养殖场、市售禽类摊档、屠宰场及患者所在单位、家庭进行彻底消毒,对死禽及禽类废弃物应销毁或深埋;医院收治患者的门诊和病房做好隔离消毒,防止患者排泄物及血液污染院内环境及医疗用品;医护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接触禽流感患者应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接触后应洗手。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禽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防止医院感染和实验室的感染及传播。
3.生活注意
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4.被动免疫
禽流感人类疫苗可以起到一定预防禽流感病毒感染的作用,但由于病毒变种迅速,一般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Copyright © 2019- hids.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8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