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放射科医生进行严格训练,提高识别小病灶的能力亦十分重要。保存病人X线片资料,于过去X线片对比分析,是提高发现小肿瘤的有利因素。提高X线的投照质量是发现小肿瘤的重要环节,一般以高仟伏照相为好。
【关键词】周围型小肺癌;X线诊断
直径在2厘米左右的周围型肺癌常规X线检查不难发现,且可出现对诊断有价值的X线征象。但直径在1厘米左右的小肿瘤极易误诊。为了提高诊断水平,本文对病理证实的22例直径在1厘米左右的小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试图找出对诊断有价值的X线征象。
1.一般资料
22例中男性18例,女性4例,年龄52至70岁。
临床症状和体征:22例中除1例有痰中带血外,其余21例均无任何自觉症状。体格检查22例均为阴性。
病理诊断:腺癌8例,细支气管肺泡癌5例,鳞状细泡癌4例,小细泡3例,鳞腺癌及大细泡癌各1例。
2.X线表现
回顾性分析,有正位病灶断层检查者6例,其余16例主要根据后前位胸片进行分析。1厘米左右的小肿瘤X线表现主要分为小结节状阴影、小片状阴影及斑索状阴影3种。本组22例表现为小结节阴影者13例,小片状阴影者5例,表现为斑索状阴影者4例。另外,13例结节状阴影周边有毛刺及索状阴影者4例。22例中诊断及时者4例,误诊为结核者8例,漏诊10例。误诊最长时间1年,最短时间为3个月。
3.典型病例报告
例:女,60岁。 主诉:肺内阴影2月余。
现病史:1998年1月因右肾透明细泡癌在外院手术切除,术后情况良好。2004年12月胸片发现右肺中野、相当于第四前肋间有一黄豆大结节状阴影,该阴影密度较低,周边有条索状阴影。X线检查考虑为肿瘤可能性大。为了慎重,建议密切观察。30天复查阴影稍增大。随之入院外科治疗。
检查:发育良好,营养中等,无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听诊无异常。心界不大,心律齐,无杂音。右中腹部有手术疤痕,但腹部未触及肿块,肝脾未触及。
化验检查:血色素14.8克,白细胞6800,中性74%,尿比重10.18,白细胞0~21高倍,蛋白(一)。
X线检查:胸片示右肺中野第四前肋间有一直径约1厘米结节状阴影,边缘稍有分叶。左肺清晰。断层片见结节影边缘不规则,有索条状阴影向外周放射。
痰细胞学检查:多次检查均未能发现癌细胞。
临床及x线诊断:右肺中叶原发性肺癌可能性大。
手术及病理所见:肿瘤位于右中叶表面,邻近下叶,表面稍凹陷。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未见异常。肿瘤大小为0.5x1x0.8厘米,肿瘤内部有瘢痕组织形成。病理诊断为右肺中叶早期细支气管肺泡癌。
术后已经4余年,一般情况良好,未见转移。
4. 讨论
近年来有关周围型肺癌早期X线诊断已有不少报道,但肿瘤直径在1厘米左右的小型肺癌正确诊断率不高。朱德球等报道9例,0.5—2厘米的早期周围型肺癌,除2例及时作出诊断外,其余7例属回顾分析。本组22例及时诊断者4例,其余18例除误诊为结核或漏诊。2例误诊为结核长达1年之久。误诊及漏诊的原因很多,主要如下:肿瘤发生在结核等病变的肺组织中,或肿瘤发生在锁骨下区,因此将小肿瘤误诊为肺结核;由于肿瘤小,密度低,肿瘤阴影与正常肺纹理、肋骨等相重叠,致肿瘤漏诊;不重视无症状病人常规X线片的分析,一些能够发现的阴影被漏诊;X线片质量差。
根据本组22例病人X线片的回顾性分析,X线检查确能发现1厘米左右的肿瘤,相当一部分有一定的特征性如结节状阴影伴分叶、周边有毛刺及条索状阴影及肿瘤内部有小泡征等。另外,肺内出现单片状阴影,特别是阴影内部有支气管充气征时,要高度警惕肺癌的可能。
最后,我们认为对放射科医生进行严格训练,提高识别小病灶的能力亦十分重要。保存病人X线片资料,于过去X线片对比分析,是提高发现小肿瘤的有利因素。提高X线的投照质量是发现小肿瘤的重要环节,一般以高仟伏照相为好。
【参考文献】
[1] 汤俊凡等.支气管肺癌早期X线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82;20:16:196。
[2] 朱德球等.周围型肺癌的早期X线征象及其动态观察,中华放射学杂志,1986;20:272。
[3] 王正颜等.肺癌的早期X线征象.中华放射学杂志,1981;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