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掌的相关诗句是:宝掌一山何胜绝、凄凉宝掌寺、宝掌有符重应记。
宝掌的拼音是:bǎo zhǎng。网友释义是:千岁宝掌和尚(前414年~657年),中印度人。世称宝掌千岁和尚、千岁宝掌。因出生时,左手握拳,至七岁剃发始展掌,故取名宝掌。据传魏晋间东游中土,入蜀地参礼普贤。师具大慈,常不食,日诵般若等经千余卷。一日向大众道(卍续一三八·四一上):“吾有愿住世千岁,六百二十有六。”故有千岁之称。其后,参访五台、庐山等地,未久适逢达磨来华,师即向之请益,而得开悟。贞观十五年(641)后,居止浦江之宝严寺。与朗禅师交游甚笃,每遣白犬通问,朗禅师则遣青猿回覆,故有“白犬衔书至,青猿洗钵回”之语。师于显庆二年示寂,传言世寿达千余岁。此外,或谓师系于隋代开皇十七年(597)来华,并创建天宁永祚寺,亦有谓师于贞观..。
宝掌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友释义 【点此查看宝掌详细内容】
千岁宝掌和尚(前414年~657年),中印度人。世称宝掌千岁和尚、千岁宝掌。因出生时,左手握拳,至七岁剃发始展掌,故取名宝掌。据传魏晋间东游中土,入蜀地参礼普贤。师具大慈,常不食,日诵般若等经千余卷。一日向大众道(卍续一三八·四一上):“吾有愿住世千岁,六百二十有六。”故有千岁之称。其后,参访五台、庐山等地,未久适逢达磨来华,师即向之请益,而得开悟。贞观十五年(641)后,居止浦江之宝严寺。与朗禅师交游甚笃,每遣白犬通问,朗禅师则遣青猿回覆,故有“白犬衔书至,青猿洗钵回”之语。师于显庆二年示寂,传言世寿达千余岁。此外,或谓师系于隋代开皇十七年(597)来华,并创建天宁永祚寺,亦有谓师于贞观...
二、关于宝掌的成语
三、关于宝掌的词语
四、关于宝掌的诗词
<<《游宝掌院·当年秘宝已无形》>> <<《与皋羽子善游宝掌山》>> <<《游宝掌山寺》>> <<《次韵和纯甫游宝掌遇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