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汇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来源:汇意旅游网

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司法审判中,行为人可以向法官提出免于承担法律责任或减轻责任的理由。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不同侵权类型规定了不同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事由。但是,在赔偿数额上可能存在限制,这是因为在某些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领域,对赔偿额度予以限制是十分必要的。我国的航空、海运、铁路等方面的特别法规,往往规定了最高赔偿数额。因此,在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时,需要注意赔偿额度的限制。

法律分析

在遵循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司法审判中,行为人可以依据法律规定,向法官提出免于承担法律责任或减轻责任的理由。例如,在产品责任案件中,产品制造者可以证明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而免除自己的侵权责任;在高度危险物损案件中,高度危险作业人可以证明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而免除自己的责任等。但是,法律根据行为的危险程度,对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不同侵权类型规定了不同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事由。

注意事项

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在赔偿数额上可能存在限制。许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活动是社会所需要的,法律允许这些活动的存在,但如果法律对这些领域发生的事故赔偿数额没有限制,就有可能过分加重行为人的负担,阻碍经济发展和企业壮大,且无过错责任原则往往与责任保险相连,责任保险可以确保无过错责任制度得以顺利实施,若赔偿额度过高,保险人的负担过于沉重,就可能放弃责任保险,不利于无过错责任制度的顺利实施。所以,在某些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领域,对赔偿额度予以限制,是十分必要的。本法第77条规定,承担高度危险责任,法律规定赔偿限额的,依照其规定。我国的航空、海运、铁路等方面的特别法规,基于特定行业的风险性和保护该行业发展的需要,往往规定了最高赔偿数额,例如现在航空事故的赔偿限额是40万元,铁路事故的赔偿限额是15万元。

拓展延伸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在某些侵权行为中,无论行为人的主观上是否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法律原则。该原则主要适用于侵权行为,包括人身损害、财产损失、名誉权等。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目的是保护受害人的权益,使侵权人承担更多的民事责任,从而达到惩戒侵权人的目的。该原则适用的范围很广,大多数侵权行为都可以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然而,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该原则可能会导致过度赔偿,使侵权人承担过重的民事责任。其次,该原则可能会鼓励侵权行为,因为侵权人知道即使造成损害,只要没有主观过错,也不会承担民事责任。

因此,在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可能带来的问题,适当限制其适用范围,并谨慎平衡各方权益。

结语

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司法审判中,行为人可以提出免于承担法律责任或减轻责任的理由。但是,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不同侵权类型规定了不同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事由。在某些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领域,对赔偿额度予以限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法第77条规定了承担高度危险责任时赔偿限额的规定。

法律依据

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2007-09-14) 第五条 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承办者(以下简称承办者)对其承办活动的安全负责,承办者的主要负责人为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责任人。

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2007-09-14) 第八条 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场所管理者具体负责下列安全事项:

(一)保障活动场所、设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安全规定;

(二)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应急广播、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符合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规定;

(三)保障监控设备和消防设施、器材配置齐全、完好有效;

(四)提供必要的停车场地,并维护安全秩序。

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2007-09-14) 第六条 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承办者应当制订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工作方案。

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工作方案包括下列内容:

(一)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及组织方式;

(二)安全工作人员的数量、任务分配和识别标志;

(三)活动场所消防安全措施;

(四)活动场所可容纳的人员数量以及活动预计参加人数;

(五)治安缓冲区域的设定及其标识;

(六)入场人员的票证查验和安全检查措施;

(七)车辆停放、疏导措施;

(八)现场秩序维护、人员疏导措施;

(九)应急救援预案。

Copyright © 2019- hids.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