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汇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幽杀的注音

幽杀的注音

来源:汇意旅游网

幽杀的注音是:一ㄡㄕㄚ。

幽杀的拼音是:yōu shā。结构是:幽(半包围结构)杀(上下结构)。词语解释是:1.囚禁处死。2.阴干。幽杀[yōushā]⒈囚禁处死。⒉阴干。基础解释是:囚禁处死。阴干。引证解释是:⒈囚禁处死。引《史记·吕太后本纪》:“帝废位,太后幽杀之。”《汉书·五行志上》:“王(赵王)不寤焉,卒见幽杀。”《后汉书·宦官传·曹节》:“幽杀太后。”⒉阴干。引三国魏曹植《迷迭香赋》:“既经时而收采兮,遂幽杀以增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迷迭香》:“其草修干柔茎,细枝弱根。繁花结实,严霜弗凋。收採幽杀,摘去枝叶。入袋佩之,芳香甚烈。”。7、网络解释是:幽杀幽杀,汉语词语,拼音为yōushā,意思为囚禁处死或阴干。8、汉语大词典是:(1).囚禁处死。《史记·吕太后本纪》:“帝废位,太后幽杀之。”《汉书·五行志上》:“王(赵王)不寤焉,卒见幽杀。”《后汉书·宦官传·曹节》:“幽杀太后。”(2).阴干。三国魏曹植《迷迭香赋》:“既经时而收采兮,遂幽杀以增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迷迭香》:“其草修干柔茎,细枝弱根。繁花结实,严霜弗凋。收采幽杀,摘去枝叶。入袋佩之,芳香甚烈。”。9、国语辞典是:幽禁处死。幽杀[yōushài]⒈幽禁处死。引《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帝废位,太后幽杀之。」《后汉书·卷七八·宦官传·曹节传》:「曹节、王甫幽杀太后。」⒉阴干。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四·草部·迷迭香》:「收采幽杀,摘去枝叶。入袋佩之,芳香甚烈。」。

幽杀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幽杀详细内容】

⒈囚禁处死。引《史记·吕太后本纪》:“帝废位,太后幽杀之。”《汉书·五行志上》:“王(赵王)不寤焉,卒见幽杀。”《后汉书·宦官传·曹节》:“幽杀太后。”⒉阴干。引三国魏曹植《迷迭香赋》:“既经时而收采兮,遂幽杀以增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迷迭香》:“其草修干柔茎,细枝弱根。繁花结实,严霜弗凋。收採幽杀,摘去枝叶。入袋佩之,芳香甚烈。”

二、网络解释

幽杀幽杀,汉语词语,拼音为yōushā,意思为囚禁处死或阴干。

三、汉语大词典

(1).囚禁处死。《史记·吕太后本纪》:“帝废位,太后幽杀之。”《汉书·五行志上》:“王(赵王)不寤焉,卒见幽杀。”《后汉书·宦官传·曹节》:“幽杀太后。”(2).阴干。三国魏曹植《迷迭香赋》:“既经时而收采兮,遂幽杀以增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迷迭香》:“其草修干柔茎,细枝弱根。繁花结实,严霜弗凋。收采幽杀,摘去枝叶。入袋佩之,芳香甚烈。”

四、国语辞典

幽禁处死。幽杀[yōushài]⒈幽禁处死。引《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帝废位,太后幽杀之。」《后汉书·卷七八·宦官传·曹节传》:「曹节、王甫幽杀太后。」⒉阴干。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四·草部·迷迭香》:「收采幽杀,摘去枝叶。入袋佩之,芳香甚烈。」

五、关于幽杀的成语

以杀止杀  以杀去杀  走杀金刚坐杀佛  以战去战,以杀去杀  阐幽探赜  阐幽明微  

六、关于幽杀的诗句

更欲凌波访幽杀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幽杀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hids.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