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隐的拼音是:tōng yǐn。
通隐的注音是:ㄊㄨㄥ一ㄣˇ。结构是:通(半包围结构)隐(左右结构)。词语解释是:旷达的隐士。通隐[tōngyǐn]⒈旷达的隐士。引证解释是:⒈旷达的隐士。引《世说新语·雅量》“戴公从东出”刘孝标注引南朝宋王韶之《晋安帝纪》:“戴逵字安道……性甚快畅,泰於娱生,好鼓琴,善属文,尤乐游燕,多与高门风流者游,谈者许其通隐。”《梁书·处士传·何点》:“点虽不入城府,而遨游人世,不簪不带,或驾柴车,躡草屩,恣心所适,致醉而归,士大夫多慕从之,时人号为‘通隐’。”清吴伟业《陈徵君西佘山祠》诗:“通隐居城市,风流白石仙。”。网络解释是:通隐《世说新语·雅量》“戴公从东出”刘孝标注引南朝宋王韶之《晋安帝纪》:“戴逵字安道……性甚快畅,泰於娱生,好鼓琴,善属文,尤乐游燕,多与高门风流者游,谈者许其通隐。”《梁书·处士传·何点》:“点虽不入城府,而遨游人世,不簪不带,或驾柴车,蹑草屩,恣心所适,致醉而归,士大夫多慕从之,时人号为‘通隐’。”清吴伟业《陈徵君西佘山祠》诗:“通隐居城市,风流白石仙。”。7、综合释义是:旷达的隐士。《世说新语·雅量》“戴公从东出”刘孝标注引南朝宋王韶之《晋安帝纪》:“戴逵字安道……性甚快畅,泰於娱生,好鼓琴,善属文,尤乐游燕,多与高门风流者游,谈者许其通隐。”《梁书·处士传·何点》:“点虽不入城府,而遨游人世,不簪不带,或驾柴车,躡草屩,恣心所适,致醉而归,士大夫多慕从之,时人号为‘通隐’。”清吴伟业《陈徵君西佘山祠》诗:“通隐居城市,风流白石仙。”。8、其他释义是:1.旷达的隐士。
通隐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通隐详细内容】
旷达的隐士。通隐[tōngyǐn]⒈旷达的隐士。
二、基础解释
旷达的隐士。
三、引证解释
⒈旷达的隐士。引《世说新语·雅量》“戴公从东出”刘孝标注引南朝宋王韶之《晋安帝纪》:“戴逵字安道……性甚快畅,泰於娱生,好鼓琴,善属文,尤乐游燕,多与高门风流者游,谈者许其通隐。”《梁书·处士传·何点》:“点虽不入城府,而遨游人世,不簪不带,或驾柴车,躡草屩,恣心所适,致醉而归,士大夫多慕从之,时人号为‘通隐’。”清吴伟业《陈徵君西佘山祠》诗:“通隐居城市,风流白石仙。”
四、综合释义
旷达的隐士。《世说新语·雅量》“戴公从东出”刘孝标注引南朝宋王韶之《晋安帝纪》:“戴逵字安道……性甚快畅,泰於娱生,好鼓琴,善属文,尤乐游燕,多与高门风流者游,谈者许其通隐。”《梁书·处士传·何点》:“点虽不入城府,而遨游人世,不簪不带,或驾柴车,躡草屩,恣心所适,致醉而归,士大夫多慕从之,时人号为‘通隐’。”清吴伟业《陈徵君西佘山祠》诗:“通隐居城市,风流白石仙。”
五、关于通隐的词语
六、关于通隐的诗词
Copyright © 2019- hids.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8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