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DI)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精氨酸加压素(AVP)又称抗利尿激素(ADH)不同程度的缺乏,或由于多种病变引起肾脏对AVP敏感性缺陷,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前者为中枢性尿崩症(CDI),后者为肾性尿崩症(NDI)。
什么是尿崩症
尿崩症是因抗利尿激素缺乏(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反应缺陷(肾性尿崩症)而致的内分泌疾病。以烦渴多饮、多尿、低比重尿为主要临床特征。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年多见,男女之比约2:1。
尿崩症的症状
一、部分性中枢性尿崩症
多见于继发性尿崩症,病人多尿、多饮的症状较轻,尿渗透压可接近血浆渗透压,禁饮时可因渗透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可刺激部分adh释放,尿量开始减少,尿比重上升,但尿渗透压达不到300mmol/l,尿比重也上升不到1.020,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尿量进一步减少,尿比重和尿渗透压进一步升高。
二、外伤后尿崩症
包括下丘脑、垂体手术后尿崩症,可发生在头部外伤和下丘脑-垂体手术后数天或立即出现,其中又可分为二种类型。
1.暂时性尿崩症
有一些是因为外伤或者手术的原因导致了一次性多尿、口渴等状况,但是分泌adh的神经核却未受到破坏,所以一般情况是2~6天就会好转。
出现一次性多尿的现象
2.持久性尿崩症
属继发性尿崩症。由于外伤或下丘脑、垂体手术使视上核及神经垂体束受到严重破坏所致,多在外伤或手术后1~6天内发生,并一直持续长久。
三、妊娠性尿崩症
由于妊娠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使adh需求量增加,故在妊娠中期出现明显的尿崩症表现,妊娠后期或分娩后可因下丘脑-垂体受到兴奋而使症状减轻。
如病人有室旁核明显受累可出现子宫无力和乳汁少。
四、肾原性尿崩症
又分先天性及获得性两类,前者为x伴性遗传性疾病;后者多见于累及肾髓质的肾脏疾病,尤其常发生于肾髓质囊肿多囊肾、慢性梗阻性肾病及慢性肾盂肾炎。
先天性者多见于男性,新生儿即出现症状者,病情严重,可影响发育,病人不但对adh兴奋试验无反应,而且对血管加压素也无反应。
五、家族性尿崩症
有些人由于家族遗传所导致自幼就出现多尿的状况,也有一些是到了7~8岁的时候才出现这样的症状。
六、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合并尿崩症
各种原因(如下丘脑、垂体手术,肿瘤,炎症等)引起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和尿崩症同时存在,此时病人多尿可减轻,尿渗透压也较其他类型尿崩症高,这是因为糖皮质激素和adh的拮抗作用减轻,使adh的缺乏现象也相应减轻所致。
尿崩症治疗
1.双氢克尿塞:每次25mg,每日3次,作为盐利尿剂可造成轻度失盐。可能一方面血容量减少刺激adh分泌与释放,另一方面增加近曲小管对水分的再吸收,但确切机理尚不明。对肾性尿崩症也有效。服药时宜低盐饮食,忌咖啡、可可类饮料。
2.氯磺丙脲:体外试验可增加血管加压素的外周作用。可能增加远曲小管camp的形成,也可能增加adh的释放,但对肾性尿崩症无效。用量为 0.125~0.25g,每日1~2次,服药后24小时起作用,尿量减少。副作用为低血糖、白细胞减少或肝功能损害,与双氢克尿塞合用可减少低血糖反应。
3.安妥明:药理作用可能是增加adh释放。与ddavp合用可对抗耐药。用量0.2~0.5g/次,每日3次。长期应用有肝损害、肌炎及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 温馨提示:禁水试验对重症尿崩症可致严重脱水,有一定危险性,因此本试验必需在密切观察下而且只能在白天进行。如能同时测定血浆渗透压则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温馨提示:患者由于多尿、多饮,要嘱患者在身边备足温开水。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喝的太多,注意要适量的补充盐分。避免水中毒。便秘者可以多服用些粗纤维食物,如芹菜等。
相信大家看完以上的内容之后,也知道了尿崩症的症状也是各式各样的,不是吗?所以,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要多加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以避免这类疾病在我们身上发生,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