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纹捕鸟蛛:别名虎纹鸟蛛,为蜘蛛目、捕鸟蛛科、捕鸟蛛属动物,原产于亚洲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山区,包括中国(广东、广西、云南)、越南、缅甸。1993年命名。成蛛在无水无食的条件下只能存活6-11天,而在无食有水时可存活72-97天,说明水是影响其生存主要因素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发现的大型穴居蜘蛛新种,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耐干旱、耐寒能力较差,毒性很强,非常稀有。因个头大产毒多,被誉为蜘蛛家族中的“毒王”。其蛛毒中含有很强的活性虎纹镇痛肽,有望被开发成一种新型镇痛药物。
科目分类:鸟蛛 ;生存环境:丛林 ;颜色分类:黄色_棕色 ;居住环境:地栖 ;最大体型:5.5cm ;性情分类:凶猛 ;寿命年限:12年 ;适宜温度:22℃±4℃ ;食物饲料:昆虫
虎纹捕鸟蛛形态特征:
雄成蛛体长4.5cm左右,足展10-12cm。背甲黑褐色,头区及胸区周缘密布黄褐色长毛。8眼位于一扁椭圆形丘上,眼的排列及各眼大小比例与雌蛛相同。中窝弧形凹陷、前曲,中窝至头区前缘微倾斜,胸甲赤黑褐色、枣形,长大于宽,四周布满绒毛,胸斑一对。腹部黑褐色,长卵圆形,被浓密金褐色毛,其黑色斑纹与雌蛛同,呈虎纹。螯肢内外侧扁,外侧微隆起,内面凹扁。步足黑褐色,粗壮而长,多毛。
虎纹捕鸟蛛生活习性:
变温动物,具负趋光性。喜欢躲在阴暗处,惧怕强光。
虎纹捕鸟蛛饲养方法:
温度22-25℃时其活动最为频繁,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活动,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5℃时很少出洞活动。室外养殖,可置10个规格为120×70×80cm的钢架窗纱网笼箱,箱内用30cm厚的红色粘土,筑成30°的斜坡,按上法模拟原产地生境,设置洞穴2个,分别投入雌、雄成蛛一对,用于观察蜘蛛捕食和繁殖行为等。
虎纹捕鸟蛛雌雄分辨:
雌成蛛体长5cm左右。8眼集于一丘,前眼列前曲,后眼列近直线排列,前侧眼、后侧眼、前中眼、后中眼。整个身体被浓密的黑褐色绒毛或长毛,头胸部黑褐色,颈沟和放射沟明显。跗节3爪,上爪下有2栉齿,下爪无齿,触肢和步足附节背面有许多颗粒状毛,各步足跗节和后跗节有毛丛。腹部背面灰黑褐色,有5条黄色矢状纹,两侧颜色稍淡,前纺器一节,间距小于其直径,后纺器梢节较长。
虎纹捕鸟蛛繁殖方式:
5-8月为繁殖期,5-7月为求偶和交配的最佳时期。雌蛛有护卵的习性。母蛛通常是用鳌肢或触肢持卵袋置于胸板下,前2足抱住卵袋两侧。遇外界干扰时,母蛛立刻高高举起第1对步足,竖立触肢,迅速扑击干扰物,但其第4对步足始终搭在卵袋上。若将卵袋移动,母蛛会紧追不舍,用赘肢钳住卵袋不放。母蛛用鳌肢,第1对步足及触肢轻轻抬起卵袋,然后翻转卵袋。虎纹捕鸟蛛有食卵行为,如果卵袋破裂,母蛛往往会将其内的卵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