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协不可以要求强制商家退款。消协一般是侧重协商,并没有强制商家退款的权力,如果协商不成,消费者协会会上报给工商局,让工商局来处理此事。一般只有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法院才能强制商家退款、赔偿。如果工商局调查商家确实存在着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相关行为,那么就可以强制商家退款、赔偿。12315侧重的是协商解决,没有强制商家赔偿相关权力。一般只有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法院才能强制商家退款、赔偿。 商家如果不理12315投诉,不积极配合,消协会将此事上报给当地工商管理部门,工商局会对商家进行处罚。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以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方式承担民事责任。消费者与经营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履行。
商家被投诉的后果有哪些:
1、消费者到12315投诉后,消费者协会会来组织商家去协商解决。若商家与消费者协商不好,消协会将此事报给工商行政管理;
2、工商行政管理会对商家的行为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对商家进行行政处罚。包括吊销营业执照、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业等;
3、消费者可以到法院向商家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商家各项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二十四条 【退货、更换、修理的“三包”义务】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依照前款规定进行退货、更换、修理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必要费用。
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八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应当依照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一)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的;
(二)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时未作说明的;
(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的;
(四)不符合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五)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六)销售的商品数量不足的;
(七)服务的内容和费用违反约定的;
(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
经营者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