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不还钱属于民事纠纷,公安机关不能介入,但根据刑法第313条,拒不执行判决且情节严重可处有期徒刑。如果老赖在判决生效前有还款能力,但突发事件导致无法还款,则不构成本罪。尽管老赖不符合刑事构成要件,但最高法院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惩戒与打击。
法律分析
老赖不还钱,属于民事纠纷,公安机关不能介入,即老赖不还钱公安一般不会逮捕。但根据刑法第313条的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还款能力的判断时间,以老赖在判决、裁定生效后的还款能力为基准。如果老赖在判决、裁定生效前有还款的能力,但在判决、裁定生效后,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确实没有了可供执行的财产,丧失了还款的能力,则老赖就不构成本罪。即使老赖不符合“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构成要件,不能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但并不是说老赖就不会受到任何处罚了,面对老赖这种欠钱不还的无赖行为,最高法院出台了多个文件,采取多种措施对其进行惩戒与打击。
拓展延伸
公安如何有效打击老赖行为保护债权人权益?
公安在打击老赖行为、保护债权人权益方面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首先,公安机关加强信息共享,与法院、银行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及时获取老赖的个人资产、涉案款项等信息,为债权人提供有力的支持。其次,公安加大对老赖的追逃力度,通过全国联网追逃、协助执行等方式,将老赖抓捕归案。此外,公安加强对老赖的预警和风险评估,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前识别潜在的老赖风险,加强预防和打击。最后,公安与相关部门合作,推动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加强对老赖的信用惩戒,提高债务人的还款意识。通过这些措施,公安有效打击老赖行为,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结语
公安机关在打击老赖行为、保护债权人权益方面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加强信息共享,与法院、银行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及时获取老赖的资产信息,为债权人提供支持。加大追逃力度,通过全国联网追逃、协助执行等方式,将老赖抓捕归案。加强预警和风险评估,通过技术手段提前识别老赖风险,加强预防和打击。推动建立信用体系,加强对老赖的信用惩戒,提高还款意识。通过这些措施,公安有效打击老赖行为,维护债权人权益。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四节 拘 留 第一百二十七条 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制作拘留通知书,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拘留通知书应当写明拘留原因和羁押处所。
本条规定的“无法通知”的情形适用本规定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条规定的“有碍侦查”:
(一)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二)可能引起同案犯逃避、妨碍侦查的;
(三)犯罪嫌疑人的家属与犯罪有牵连的。
无法通知、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对于没有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家属的,应当在拘留通知书中注明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三节 拘役 第四十二条 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八十五条 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