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最长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但不超过12个月。停工留薪期满后,根据伤残等级享受相应待遇。继续治疗的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需护理,由单位负责。【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
法律分析
停工留薪期不是必须要等工伤认定书下来之后才可享受。停工留薪期是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原工资、薪水、福利、保险等待遇不变的期限。用人单位为决定主体,根据医疗证明来综合判断:一、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二、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三、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原待遇停发,享受伤残待遇。四、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五、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拓展延伸
工伤认定进展缓慢,劳工权益受损如何维护?
工伤认定进展缓慢可能导致劳工的权益受到损害,但劳工仍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维护自身权益。首先,劳工可以咨询专业律师,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护。其次,劳工可以与雇主进行积极沟通,表达自己的关切和要求,争取得到合理的解决方案。此外,劳工可以寻求工会或劳工组织的支持,他们通常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可以为劳工提供法律援助和协助。最重要的是,劳工应保留相关证据,如医疗记录、证人证言等,以便在必要时提供给相关部门或法院,以支持自己的权益主张。通过这些措施,劳工可以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争取公正的工伤认定结果。
结语
在工伤认定进展缓慢的情况下,劳工的权益可能受到损害。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劳工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首先,咨询专业律师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护。其次,积极与雇主沟通,表达关切和要求,争取合理解决方案。此外,寻求工会或劳工组织的支持,获取法律援助和协助。最重要的是,保留相关证据,如医疗记录、证人证言等,以支持权益主张。通过这些措施,劳工可以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争取公正的工伤认定结果。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五十四条 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五十一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依法对工伤保险费的征缴和工伤保险基金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依法对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五十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听取工伤职工、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以及社会各界对改进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