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占罪是指非法占有他人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拒不归还的行为。主体为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必须故意占有他人财物。犯罪对象包括代为保管的财物、他人的遗忘物和埋藏物。追缴或退赔可由法院决定,无法弥补损失可提起民事诉讼。
法律分析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属于他人交与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为己有。犯罪对象只限于三种财物: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遗忘物不等于遗失物,也不同于遗弃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在刑法第三十七条等有关规定中有所体现,这类犯罪不能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以由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经过追缴或者退赔仍不能弥补损失,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拓展延伸
在民事诉讼中,侵占罪责任的追究是否受到法律限制?
在民事诉讼中,侵占罪责任的追究并不受到法律的明确限制。侵占罪是指个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涉及到财产权益的保护与维护。根据我国法律,民事诉讼程序适用于侵权行为,包括侵占罪。当被侵权人认为自己的财产遭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追究侵占罪责任。虽然刑事诉讼中对侵占罪的追究主要由公诉机关负责,但民事诉讼中的侵权行为也可以追究相应的民事责任。因此,在民事诉讼中,侵占罪责任的追究并不受到法律的限制,被侵权人可以通过适当的法律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结语
侵占罪,作为一种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涉及到财产权益的保护与维护。根据我国法律,民事诉讼程序适用于侵权行为,包括侵占罪。当被侵权人认为自己的财产遭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追究侵占罪责任。虽然刑事诉讼中对侵占罪的追究主要由公诉机关负责,但民事诉讼中的侵权行为也可以追究相应的民事责任。因此,在民事诉讼中,侵占罪责任的追究并不受到法律的限制,被侵权人可以通过适当的法律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