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职工非工伤医疗期间工资待遇规定》,职工患病休假期间的工资待遇根据工龄和休假时长进行区分。休假不满6个月的,工资按照工龄比例计发;休假超过6个月的,按照不同工龄比例计发。同时,对于患病停工6个月以上的职工,如领取疾病救济费低于本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40%的,应按照40%的标准计发,但不能高于该职工月工资。
法律分析
职工非工伤医疗期间的工资待遇需要区分具体的情况:
职工患病休假在6个月内:
(1)连续工龄<2年者,病假日工资按职工日平均工资的60%计发;
(2)连续工龄2年且<4年者,病假日工资按职工日平均工资的70%计发;
(3)连续工龄4年且<6年者,病假日工资按职工日平均工资的80%计发;
(4)连续工龄6年且<8年者,病假日工资按职工日平均工资的90%计发;
(5)连续工龄8年者,病假日工资按职工日平均工资的100%计发。
职工患病休假在六6个月以上:
(1)连续工龄<1年者,病假期间工资按职工月工资收入的40%计发;
(2)连续工龄1年且<3年者,病假期间工资按职工月工资收入的50%计发;
(3)连续工龄3年者,病假期间工资按职工月工资收入的60%计发。
2、疾病救济费:患病停工6个月以上的职工,如领取疾病救济费低于本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40%者,应按40%的标准计发,但不能高于该职工月工资。
(1)连续工龄<1年者,疾病救济费按职工日平均工资的40%计发;
(2)连续工龄1年且<3年者,疾病救济费按职工月工资收入的50%计发;
(3)连续工龄3年者,疾病救济费按职工月工资收入的60%计发。
结语
根据以上规定,对于职工非工伤医疗期间的工资待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区分。在患病休假6个月内,根据连续工龄的不同,病假日工资的计发比例也不同,从60%到100%不等。而在患病休假超过6个月的情况下,病假期间工资的计发比例为40%到60%。此外,对于患病停工6个月以上的职工,若领取的疾病救济费低于本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则应按照40%的标准计发,但不能高于该职工月工资。根据连续工龄的不同,疾病救济费的计发比例为40%到60%。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Copyright © 2019- hids.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8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