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汇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刑事诉讼中伪证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刑事诉讼中伪证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来源:汇意旅游网

伪证罪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而非公民的人身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05条规定,故意提供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以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法律分析

本罪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是一个复杂的客体。但也有人认为,并非所有形式的伪证都会侵犯公民的权利,比如伪证罪隐瞒犯罪证据,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但侵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因此伪证罪侵犯的是一个单一的客体,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拓展延伸

刑事诉讼中伪证罪的定罪标准有哪些?

刑事诉讼中,伪证罪的定罪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证明被告故意制造、提供或使用虚假证据,且对证据的真实性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其次,要求证明被告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恶意和不法目的,即通过伪证来误导法庭或对案件的真相进行掩盖。此外,还需要证明被告的行为对司法公正和案件的公正审理造成了实质性的妨碍。最后,法院还会考虑伪证的严重程度、对案件结果的影响以及被告的主观故意程度等因素来判断是否构成伪证罪。综上所述,刑事诉讼中伪证罪的定罪标准包括虚假证据的制造、恶意和不法目的、对司法公正的妨碍以及严重性等方面的考量。

结语

伪证罪是一项涉及复杂客体的犯罪行为,其主要侵犯的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的规定,伪证罪的定罪标准包括故意制造、提供或使用虚假证据,对证据真实性产生明显负面影响;行为具有恶意和不法目的,旨在误导法庭或掩盖案件真相;对司法公正和案件公正审理造成实质性妨碍。法院还会考虑伪证的严重程度、对案件结果的影响以及被告的主观故意程度等因素。综上所述,伪证罪定罪标准涵盖了多个方面,以确保司法公正和案件真相的揭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零五条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Copyright © 2019- hids.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