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夺罪的未遂构成犯罪,犯罪嫌疑人已着手实施犯罪但未成功。抢夺罪的量刑标准根据财物数额、情节严重程度等因素确定。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区别在于主体范围、侵犯客体和行为方式不同。抢夺罪未遂案件可能中止审理的情形包括被告人疾病无法出庭、脱逃、自诉人疾病无法出庭且未委托代理人出庭,以及无法抗拒的原因。抢夺未遂的量刑标准需考虑抢夺数额和犯罪未遂原因等因素。
法律分析
一、根据规定抢夺罪是否存在未遂?
抢夺罪存在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刑法》
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抢夺罪的量刑标准怎么确定?
1、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抢夺罪和抢劫罪的区别有哪些?
1、二者主体范围不同。
抢劫罪为年满14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者,抢夺罪则必须是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者;
2、侵犯的客体不同。
抢劫罪侵害的是复杂客体,即人身权和财产权,抢夺罪侵害的是财产权;
3、行为方式不同。
抢劫罪采用的是致使被害人不敢反抗、不知反抗或者不能反抗的强制手段占有财物,作用的力在被害人身上,其作用在于使被害人为避免身体伤害而放弃反抗或者无力反抗;而抢夺罪则是趁被害人不备而夺取财物,其作用力是在物上,即使因为用力过猛给被害人造成伤害,也构成抢夺罪。
四、抢夺未遂开庭后中止审理的情形有哪些?
(一)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的;
(二)被告人脱逃的;
(三)自诉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未委托诉讼代理人出庭的;
(四)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
犯罪未遂的这种状态只能发生在犯罪的过程中,抢夺案件中,就算犯罪嫌疑人抢夺未遂,但在抢夺过程中造成受害人受伤的,也有可能会被判处3~10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抢夺未遂的量刑标准,要根据抢夺数额、犯罪未遂的具体原因等因素量刑。
结语
根据规定,抢夺罪存在犯罪未遂,即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抢夺罪的量刑标准根据夺取的财物数额、次数以及其他严重情节来确定。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区别在于主体范围、侵犯的客体和行为方式不同。抢夺未遂开庭后中止审理的情形包括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脱逃、自诉人患病无法出庭且未委托代理人出庭,以及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量刑标准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九条 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