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夏,直接关联到夏禹,是这位上古圣王的直系后代;夏侯,源自复姓,本为姒姓,也是夏禹的后代。这两个姓氏,虽形式不同,实则同根同源。
2. 《姓纂》中载:“夏后氏之后,以国为姓。”
3. 《姓谱》记载:“夏侯,复姓也,出自姒姓,夏禹之裔。周武王封夏裔于祀;后祀为楚灭,简公弟佗奔鲁,鲁悼公以佗为夏后,爵为侯,因以夏侯为姓。”
4. 《唐书宰相世系表》亦提及:“出自姒姓,夏禹裔孙东楼公封为杞侯,至简公,为楚所灭,弟佗奔鲁,鲁悼公以其为夏禹之后,给以采地为侯,因以为姓。”
5. 上述记载清楚指出,夏侯氏源于周初的杞国,负责“奉夏祀”,而夏姓与杞姓同属一脉,均出自夏禹,夏侯与夏姓的渊源关系,显而易见。区别仅在于夏姓的命名更早,夏侯姓则稍晚。
6. 两千三百年间,夏姓人物频出,他们的杰出成就,不负大禹之后的名声,使这个家族的声誉历久不衰,为中华历史增添光彩。
7. 夏姓的成名可追溯至先秦,当时卫国的大力士夏育以力大无穷著称;荆轲刺秦时,夏无且以“药囊掷荆轲”而名载《史记》。秦始皇赐金两百镒以奖赏。
8. 汉代起,夏姓人物更为杰出,如光武帝时的夏恭,以其学术成就备受尊崇,教授学生达一千余人,名扬四海。
9. 《百家姓》为何以“赵”为开头?
10. 原因在于《百家姓》成书于宋朝,而当时的皇帝姓赵,出于对皇室的尊敬,遂将“赵”置于姓氏之列。
11. 据《姓纂》记载,赵姓源于帝颛顼的后代造父,因善于驾驭,得封于赵城,以城名命姓。
12. 因此,最早以赵为姓的是造父,他因在周穆王时得到赵城封地,以地命姓,传承至今。赵城位于今山西省赵城县西南。后赵姓家族扩散至天水、南阳、金城、下邳、颍川等地。
13. 赵姓自起源便显赫,春秋时期,赵衰辅佐晋文公确立霸业,赵氏子孙世为晋国大夫,权倾一时。
14. 至周威烈王时,赵家权势更盛,与韩、魏两家瓜分晋国,自立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15. 赵国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都城设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北)。现今赵姓人士,均源于山西,后迁徙至各地,“五百年前是一家”,赵姓的历史渊源远早于此。
16. 历史上,赵姓名人辈出。战国时期的平原君赵胜,便是初期声名显赫的人物。
17. 汉朝的赵充国,唐代的赵德,宋代的赵匡胤,明代的赵普,以及元代的赵孟頫等,都是赵姓引以为傲的历史杰出人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