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贷脉冲(Credit Impulse)”的概念在2008年由德银经济学家Michael Biggs提出,用于衡量全球新增信贷变化量占GDP的比重,用于预警整个社会的信用紧缩,以代替传统使用的存量信贷增速
拓展资料
为什么信贷脉冲暴跌,中国经济依然强劲
理论上来说,信贷冲量(credit impulse)同经济增长成正比。 但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表现却出现了同这一理论相背离的现象。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是中国信贷冲量却不小。直到2016年,中国的信贷冲量出现明显收缩。不过,今年中国经济明显增速回升,达到政府预期的6,5%增长目标并非难事。 信贷冲量是时任德银经济学家Michael Biggs于2008年首次提出,衡量的是新增信贷的变化量占GDP的比重。 据摩根士丹利的统计,中国信贷冲量在2016年急剧萎缩 那么,如何理解中国经济增长和信贷冲量不成正比的现象? 高盛认为,有如下三个原因: 第一,中国出口增长明显,在没有大量杠杆的情况下,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能达到一个百分点。 第二,过去两年中,财政和货币政策更加宽松,这也在去年带动了大约0,5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第三,资本外流规模明显减少。这是因为官方的信贷指标既不包括全部影子信贷扩张规模,也不包括2015至2016年资本外流浪潮中流出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和信贷对国内经济起到支撑作用。 高盛认为,这三个变量在明年都会趋缓而不是增强: 外需增长将会降速,从而影响中国出口;中国政府虽然有意让财政和货币政策更加宽松,但不会像这两年那么宽松;决策者更倾向于让信贷增长减速。 高盛认为: 我们依然认为“信贷冲量”对短期内的中国经济增长有着指标性的意义。我们预计在2017年下半年和2018年上半年,为降低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中国信贷增速将会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