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汇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目连戏的解释 目连戏的解释是什么

目连戏的解释 目连戏的解释是什么

来源:汇意旅游网

目连戏的词语解释是:1.亦称"目莲戏"。2.以目连救母故事为题材的戏剧。唐代已有《大目干连冥间救母变文》,以后各种戏曲中多有目连戏。清张岱《陶庵梦忆》有《目莲戏》一篇。

目连戏的词语解释是:1.亦称"目莲戏"。2.以目连救母故事为题材的戏剧。唐代已有《大目干连冥间救母变文》,以后各种戏曲中多有目连戏。清张岱《陶庵梦忆》有《目莲戏》一篇。 拼音是:mù lián xì。 注音是:ㄇㄨˋㄌ一ㄢˊㄒ一ˋ。 结构是:目(独体结构)连(半包围结构)戏(左右结构)。

目连戏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亦称“目莲戏”。以目连救母故事为题材的戏剧。唐代已有《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以后各种戏曲中多有目连戏。清张岱《陶庵梦忆》有《目莲戏》一篇。参见“目连救母”。引鲁迅《朝花夕拾·无常》:“目连戏的热闹,张岱在《陶庵梦忆》上也曾夸张过,说是要连演两三天。”

二、网络解释

目连戏目连戏是以宗教故事“目莲救母”为题材,保存于民俗活动中的古老剧种,是目前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剧目,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戏祖”。目连戏将佛教与儒家所主张的孝道结合起来,成为中国古代戏曲中以佛经故的理论事为题材、影响广泛的一出戏,也是佛教与中国戏曲结合的代表作之一。其最早文字记录见诸于南宋盂元老撰《东京梦华录》,明万历年间,安徽祁门清溪人郑之珍在过往杂剧、变文及传说等的基础上撰写出《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大为流行,不仅原有目连戏的声腔剧种多以之为演出蓝本,且在北方流传开来。清代,目连戏的演出遍及全国,并进入宫廷。目连戏一度广泛流传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山西、福建、河南等地,随着佛教的传播,目连戏甚至远传到东南沿海及川滇等地。其中以安徽省徽州目连戏、湖南省辰河目连戏和河南省南乐目连戏为代表。目连戏是个复杂的文艺现象,是各种思想历史积淀,它涵盖多元思想,包容多种艺术。在思想内容方面溶合儒、释、道三家思想;在艺术形式上,目连戏演出时,有脚色行当、唱做念打,包容各种杂技、歌舞、百戏,以及大量的民间风俗,并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矛盾冲突的安排,具有结构艺术的整体性,对研究中国戏曲的形成及发展衍变都是一个极好的剖析个例。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目连戏(徽州目连戏、辰河目连戏、南乐目连戏)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目连戏的成语

唇齿之戏  好戏连台  压轴戏  矮人看戏  班衣戏彩  

关于目连戏的词语

戏彩娱亲  视为儿戏  好戏连台  神通游戏  班衣戏彩  唇齿之戏  张筵设戏  矮人看戏  压轴戏  比目连枝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目连戏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hids.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8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