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汇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周惠的人物 周惠的人物是什么

周惠的人物 周惠的人物是什么

来源:汇意旅游网

周惠生平:周惠,原名惠珏,江苏省灌南人,生于1918年,父亲把周惠当作多余的一张嘴,刚出生就被他狠心丢弃,是大嫂割舍不下,把他从野地里捡回来,用地瓜糊喂养大。由于营养不良,他很晚才学会走路,却又染上天花,躺在床上自生自灭。他的生命力竟是那样顽强,终于活了过来,脸上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疤痕。国民党来抄家,带兵的营长回去对县衙门说:“我是外乡人,我看,你们搞姓惠的,是搞不倒的。几百个兵去抄家,那么大的阵势,大人们都被我们抓起来了,他家小七子,十来岁的娃娃,还能出来撑持门面,盯住我向我要公事看……”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捕,也为了不连累家里人,参加革命以后,他随母亲的姓,姓周,名惠。

周惠生平:周惠,原名惠珏,江苏省灌南人,生于1918年,父亲把周惠当作多余的一张嘴,刚出生就被他狠心丢弃,是大嫂割舍不下,把他从野地里捡回来,用地瓜糊喂养大。由于营养不良,他很晚才学会走路,却又染上天花,躺在床上自生自灭。他的生命力竟是那样顽强,终于活了过来,脸上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疤痕。国民党来抄家,带兵的营长回去对县衙门说:“我是外乡人,我看,你们搞姓惠的,是搞不倒的。几百个兵去抄家,那么大的阵势,大人们都被我们抓起来了,他家小七子,十来岁的娃娃,还能出来撑持门面,盯住我向我要公事看……”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捕,也为了不连累家里人,参加革命以后,他随母亲的姓,姓周,名惠。所处时代:宋代。主要作品:《风井》《萧岩》《油溪岭》。

关于周惠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周惠的诗词 点此查看周惠的详细内容

《油溪岭》《萧岩》《风井》

二、相关书籍

《天道-周惠与庐山会议》权延赤,黄丽娜所著《天道-周惠与庐山会议》于1997年4月由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可以与李锐的《庐山会议实录》、《直言:李锐六十年的忧与思》等书对照阅读。这是一部不多见的关于周惠在庐山会议期间经历的作品。互联网上曾一度传言周惠谈李锐与庐山会议的访谈式对话,后被网友直接询李锐家人,李锐回复证实是编造的。(此结果可见于天涯论坛有关帖子的后面部分)1959年的庐山会议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桩重大历史公案;本书以庐山会议的亲历者周惠为主角,展现了庐山会议惊心动魄的斗争,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资料,帮助廓清历史的烟雾,一窥“庐山”真面目。作者:权延赤、黄丽娜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时间:1997-4-1页数:337字数:26000序言:历史的暗角上篇这是一种较量第一章二十年不容易第二章家常国事随便聊第三章愧对天下黎民第四章“我们坐的是一条船”下篇历史在这里拐弯第五章“粮食多了怎么办?”第六章“有时真理在一个人手里!”第七章路漫漫其修远第八章谁是唱反调的人?第九章硬着头皮顶住第十章“满足操娘的愿望”第十一章挖鼓德怀的墙脚第十二章“自古两难不能并立”第十三章政治不相信眼泪

三、人物评价

周惠同志生前曾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他在内蒙古工作期间, 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他以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崇高品质和对党和人民事业无限忠诚的革命情怀, 率领自治区领导班子,拨乱反正, 清除“左” 的错误影响, 极大地调动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他紧密结合内蒙古的实际, 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创造性地进行了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重点的农村牧区改革, 扎实推进了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 充分发挥内蒙古的资源优势,开创了内蒙古新时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大好局面,为内蒙古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赢得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内蒙古各族人民永远怀念这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和民族工作的优秀领导人。

四、人物生平

周惠,原名惠珏,江苏省灌南人,生于1918年,父亲把周惠当作多余的一张嘴,刚出生就被他狠心丢弃,是大嫂割舍不下,把他从野地里捡回来,用地瓜糊喂养大。由于营养不良,他很晚才学会走路,却又染上天花,躺在床上自生自灭。他的生命力竟是那样顽强,终于活了过来,脸上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疤痕。国民党来抄家,带兵的营长回去对县衙门说:“我是外乡人,我看,你们搞姓惠的,是搞不倒的。几百个兵去抄家,那么大的阵势,大人们都被我们抓起来了,他家小七子,十来岁的娃娃,还能出来撑持门面,盯住我向我要公事看……”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捕,也为了不连累家里人,参加革命以后,他随母亲的姓,姓周,名惠。他的三哥惠浴宇(1909—1989)在上海坐牢时,他才12岁,跟着大哥惠美珊读书。三哥出狱时,他和哥哥们逃难到了江西南昌,进入南昌工专学习。1938年他跟着陈丕显同志去了延安,等惠浴宇与这位七弟再见面时,已是十五年后的1953年了,此时的周惠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1958年,在中国掀起一股大跃进的浪潮,浮夸风肆虐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验收,有些地方将五亩地的成熟水稻移植到一亩地块里去,提出了三年赶英国、五年超美国的政治口号。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全国各省上报的年产粮食全部翻番,而身为湖南省代理第一书记的周惠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将湖南年产粮225亿斤上报为250亿斤,只增产一成,结果被插了白旗,得了个全国倒数第一。周惠遭到一位湖南籍的中央首长的斥责,周惠说:“报喜者给喜,报忧者给忧……插红旗的已经向我这插白旗的讨饭来了,你再骂娘我就不借粮食给这些‘红旗’省了。”结果,毛泽东亲自将红旗省的省委书记带到湖南与白旗省的代理书记周惠握手言欢。这一年,湖南省没有饿死人。面对全国的大跃进、放卫星,只有湖南一颗卫星没放。被中央一位首长斥为“在中南海是乌龟,在全国也是乌龟……”省委班子吃不住压力,向周惠请示:“周书记,不吹看来是不行了……”周惠说:“湖南不是没吹牛,只是没吹破天,这个乌龟我当了。”面对全国的放卫星,周惠却专程派人到各地去了解。因而作家权延赤称周惠是敢为人民鼓与呼的革命家,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爱民为民的老共产党人。周惠的行为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注意,毛泽东问周惠:“你看形势怎么样?”周惠想了想说:“要让我说,成绩很大,问题也真不少。当然,前途还是光明的哟。”毛泽东凝视他片刻,将手一指:“这次庐山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你要参加!”“不行呀。”周惠解释,“我主持省委召开的农业会议,离不开。”“一定要去。农业会议一完你就上山。”毛泽东不容置疑地说。1959年6月30日,刚上庐山的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便受到毛泽东的召见。“周惠那个农业会议结束了吗?”毛泽东问,周小舟答道“今天结束。”“叫他马上来庐山。”“他感冒了。”“感冒死不了人。”毛泽东叫来秘书徐业夫:“你给湖南挂个电话,叫周惠上山,通知江西省委接送一下。”7月2日上午,周惠奉命上了庐山,当天下午便受到了毛泽东的召见。“你呀,是个老实人。说说吧,湖南的会开得怎么样?”毛泽东问周惠,周惠的脑子顿时紧张地运转起来,根据经验,跟主席谈话,没问的事要谨慎出口,问的事,一定要有问必答:“我们也是议了议形势,要求大家讲实话。这样算下来,去年还是估产过高了。报增产一成,谭老板给我们插了白旗,有些干部沉不住气,说报低了通不过。”“谭震林没种过地,工人出身。”毛泽东解释。周惠说:“今年也报高了。上海会议加到450亿斤,大家议论,实际能争取300亿斤就不错了。”“下面的干部都反映农民怕变,怕再刮‘共产风’。现在多数公社还是大食堂,供给制。农民并不自愿,但上面不讲话,下面不敢动作。劳动积极性不高与供给制过大有关……”“湖南的意见,现在的条件,供给制不能再搞了。去年搞的公社,今年不能再搞。去年搞了的,今年要缩减。大办食堂这个提法不能再讲了,浪费太严重……”在伟大领袖面前,周惠义无反顾地敞开了心扉。“公共食堂要自愿参加,但也不要一哄而散;对群众的积极性不要泼冷水;要团结,不要过于看重一个指头、两个指头、三个指头的问题。”毛泽东显得有些不快,周惠当然看出了这点。7月13日,毛泽东在和各组长谈话后的第二天,在住处美庐召集周小舟、周惠、李锐开了个同乡会。会上,周惠再次向老人家建言:“主席,现在还是有人不喜欢讲缺点,讨论会还是有压力,不能畅所欲言。”“许多问题应当摊开来说,谁是谁非摊开来说,互相交锋才有好处。”会后,周惠拉住周小舟说:“你去找老总谈谈怎么样,你动员彭老总去跟主席谈,趁热打铁,那些‘促进派’也就不好再护短了。”在二周的鼓动下,彭德怀的“万言书”送到了毛泽东的手里,结果成了向党“发难”的“政治炮弹”;周小舟熬夜写的一封信经周惠修改了九处,也成了周惠与周小舟“狼狈为奸,共谋反党”的铁证。周惠对广西省委书记刘建勋说“建勋啊,五八年无非三种人。一种是官僚主义,不了解下情,老老实实讲了假话;第二种是滑头,看风使舵讲了假话;第三种最坏,明知是假的还成心说谎。”在小组会上,周惠说:“依我看,去年各省第一书记应当各打五十大板。”“去年‘大跃进’的成绩是伟大的,产生了总路线和人民公社的整套方针,组织形式也是正确的,但产生的问题也确实真不少啊!去年有个教训,稍有怀疑,稍有批评意见,就说是观潮派、算账派、促退派,还要插白旗。事实证明这是不利于我们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的。”“彭老总的信提出一些意见,总的精神是好的,我感觉是好意,想把问题讨论透。当然,有些想法可能不够准确妥当,统观全信,对‘前途光明’这一条也嫌不足。但基本意见还是不错的。”周惠的这些言行,无疑触痛了一些人。因而有人将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周惠列为彭、黄、张、周、周反党集团,虽然毛泽东将末尾的周惠划去了,但周惠还是被打倒了。从1959年到1977年,接近二十年的寂寞陪伴着这位坚持真理的共产党人,陈云同志在和周惠谈话时说:“我们都是十年,你是二十年,不容易呀!”。1977年周惠任交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78年,在北京西山,周惠见到了20年没见的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在与他的谈话中,直奔主题地安排他去内蒙古,指示他直接抓班子建设,把内蒙古的工作搞起来,并强调不能拖,拖不起。周惠领命后,从北京直接去了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在内蒙古的山水草原上,周惠肩负着中央的重托,用自己的心血智慧,改变着内蒙古的面貌,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了解决群众的吃饭问题,周惠亲自深入第一线,深入到农、牧民家里,挨家挨户地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亲自主持召开有关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旗帜鲜明地进行大胆改革。他通过自治区党委,果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当地农村改革的经济政策。1980年12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从口粮田到大包干》,对周惠在内蒙古推行的“联产责任承包制”进行了充分报道,引起极大反响。内蒙的地域是个长条形状,东、西部相距太远,来往非常不便,严重影响了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周惠曾在交通部工作过,经他协调,打通了从呼和浩特市到满洲里这条长长的铁路线,密切了东、西部的经济、文化往来。此后,周惠和自治区领导班子又修建了从吉林到通辽的吉通铁路线,博得了当地人民的盛赞。2004年11月18日,周惠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他身系百姓安危冷暖、忘我工作的精神,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人格风范,深深地镌刻在人民的记忆里。2005年,江苏省灌南县为筹建“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专门派人到周惠曾经工作过的内蒙古征集周惠的历史资料。自治区机关的一位女干部专门向征集史料的同志赠送两条哈达,要他们放在周惠的纪念室。她深情地说:“为了人民,周老呕心沥血,敢于人先,内蒙人民永远怀念他!”如今,这两幅洁白的哈达就摆放在“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 周惠纪念室的展柜里,它表达着内蒙人民对周惠的怀念之情。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周惠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hids.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