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树身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它那灰褐色的树干,就像旗杆高高地耸立在门外。它的树身并不粗,只有碗口那么大,树枝一层一层的向四面舒展,好像一座宝塔,所以人们叫它“塔松”。
2、树身上有许多圆环,转一转就会温暖。
3、这时,绿色的大怪和小怪几乎同时被黑手怪们扔向敢死队身处的那棵树身上,一阵晃动传到了叶端上,吓得几人马上紧抓着叶子,不敢松手,却也摇摇晃晃,危于累卵。
4、爷爷光着脊背,黑瘦的身子划满了干巴巴的肉道道,像古树身上的年轮,肋骨突出的地方有几点老人才有的黑斑。
5、记者发现,每棵柳树的树身上布满了蛀虫叮咬的虫眼,在每棵大树的根部,都是一堆堆蛀虫排泄出来的粪便和树木的蛀屑。
6、至于那株大树,树身雄伟,枝丫粗大,似乎不把春夜寒霜放在眼里,不怕它会损害那依然光秃的枝柯。
7、在我家的旁边有一棵百年老树,地面盘根错节,树身枝干缠绕。
8、拔地巨槐冲碧汉,相承一脉密分枝;树身即使高千丈,落叶归根也有期。
9、老榆树的树身很粗,树皮裂成了一块儿一块儿,像大片的鱼鳞。
10、我抬头仰望,映入眼帘的是它光秃秃的树枝,树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疤不计其数。
11、所谓赘木就是树身生虫结成绞瘤的部分,这种材质纤维结合紧密,能久击而不坏。
12、树身斑驳朽老,残疤兀突,躯干半身处簇生几杈硕大的树丫,横枝强健舒展,扬绿拂翠。
13、此时大槐树身上光秃秃的,塞满整个右庭院的枝条不知道去了哪,干褶的老皮裂痕大大小小地在表面开绽,给劈材增添了几分难度。
14、这棵“香樟王”的特点是树身矮,丫枝长。
15、红柳不矮不高,一般长到三至五米,树身挺拔,苗条秀丽;花朵儿碎小,红色,从春开到秋,簇拥在一起,像挤在一起的红脸蛋,笑嘻嘻地翘首远方。
16、在烟光蔽目的同时,指天树粗皱的树身发出无数点寒光,射向那假人般的女子。
17、但是足为这小园增色的是其中一巨株蔷薇,树身过屋,绿荫翳窗,使院中沁满浓香。
18、你从那儿朝下一溜,就可以深深地钻进树身里去。我要你腰上系一根绳子,这样,你喊我的时候,便可以把你拉上来。
19、剑气击在魔树身上,顿时爆发出火花,灿烂夺目,发出打铁般的声音,震人耳膜。
20、吉祥快乐挂在树梢,幸福甜蜜放在树干,温馨温暖送在树下,诚心诚意挂在树顶,浪漫心愿装满树身,圣诞树谱写心愿,愿你圣诞快乐甜蜜。
21、人格像一棵树,而名声就像树影,我们往往以为树影就像树的样子,其实唯有树身才是真实的。
22、她拿起斧头和短锯,开始从巨大的树身上去掉枝丫。
23、古树身上还留着因错误保护而裹上去的厚厚的水泥层,王家云说,这使得烈日照射下的树的内部温度过高,也是引起树桩和树根相继腐烂的重要原因之一。
24、“我天天在这路过,都没发现,原来车链子都长进树身里了,这不是欺负树不会说话吗?”另一位围观群众说。
25、这棵百年老松历经了百年风雨依然树身劲拔。
26、在大地的混沌时期,水陆还没有清楚地分开,体积巨大、奇形怪状的两栖动物,在从淤泥地里生长出来的、没有树身的森林中行走。
27、那狐兵小子像断了线的风筝,从马背上飘飞出去,咔嚓一声撞到一棵大树上,口鼻喷血,软塌塌的从树身上滑落下来。
28、红霞缓缓升起,它把秋天的天空照的红艳艳的,由秋姑娘带来的野花把山坡装点的异常美丽,路边的柳树身上还披着绿装,高傲的摆动着自己的枝条,好象在和秋姑娘攀谈!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Copyright © 2019- hids.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8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