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绍兴的鲁迅故里,一幅描绘鲁迅先生手夹香烟、神情深邃的墙画,早已是游客们争相合影的热门地点。然而,正是这幅备受欢迎的画作,最近却因为一封投诉信,被推上了的风口浪尖。
提出投诉的是一位自称控烟志愿者的孙女士。她认为这幅墙画存在严重不妥,理由是画作的原版版画中,鲁迅先生是在书房内吸烟,有清晰的室内背景。而墙画在创作时特意去掉了这个背景,使得场景变得模糊,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在室外公共场所吸烟,这不仅可能诱导游客在景区聚集抽烟,更有误导青少年之嫌。基于这些担忧,她正式要求相关部门更换这幅墙画。
孙女士的投诉一经披露,立刻在网络上掀起巨大波澜,但公众的反应却与她的初衷相去甚远。绝大多数网友认为这份投诉未免有些“小题大做”。有人直接评论:“鲁迅先生身上有那么多值得学习的闪光点,偏偏只盯着他手里的烟,是不是抓错了重点?”还有人觉得这种担忧多余:“如果一幅画就能轻易带坏孩子,那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责任又在哪里?”更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真正该管的,是那些在画前点上真烟模仿拍照的游客,而不是这面沉默的墙。”
面对汹涌的,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在8月25日作出了回应。据一名工作人员透露,自投诉事件发酵后,他们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电话,来电者的意见惊人地一致,都认为这幅画是对历史的客观反映,也是绍兴旅游的一张文化名片,不应因个别人的意见就轻易改动。该局据此明确表态,决策前会广泛听取,绝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投诉就草率地更换墙画。至于最终是否修改,目前尚无定论,仍需全面统筹后再作决定。
事实上,正如一些评论所指出的,用今天的公共文明规范去苛求一位近百年前的历史人物,本身就不太现实。吸烟在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是许多知识分子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宣传控烟固然正确,但将其与历史事实和艺术创作对立起来,则有失偏颇。这场争论中真正值得关注的,或许是部分游客不文明的“点烟打卡”行为。如何有效引导游客在公共场所自觉遵守禁烟规定,远比争论一幅画的去留更具现实意义。
您怎么看【游客投诉鲁迅抽烟墙画误导青少年,绍兴文旅局称不会因一人之言草率决策】,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点赞!关注!转发给朋友!